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邯郸县

邯郸县

①秦置,为邯郸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引张晏曰:“邯郸山在东城下。单,尽也。城郭从邑,故加邑云。”西汉为赵国治。三国魏属广平郡。东魏天平初废入临漳县。隋开皇十六年(598)复置,属磁州,大业初属武安郡。唐属磁州。明属广平府。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

②隋开皇六年(586)改易阳县置,属洺州。治所即今河北永年县(临洺关)。十年(590)改为临洺县。


在河北省西南部,邯郸市区外围。属邯郸市。面积522平方千米。人口38.5万。辖5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邯郸市东郊东小屯。为河北省最古老的县之一,公元前500年已是晋国赵氏管辖的县。春秋先后属卫、晋。战国属赵。秦置县,为邯郸郡治。西汉先后属赵国、邯郸郡。东汉初属赵郡,建安十七年(212年)改属魏郡。三国魏属广平郡。东晋属魏郡。北魏属司州广平郡。东魏天平初省入相州临漳县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复置,属慈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属紫州。五代唐属慈州。宋属磁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武安县省入,后析出。明、清属广平府。1913年属冀南道,次年改属大名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1940年属晋冀鲁豫边区。1949年属邯郸专区,1952年析邯郸县城置邯郸市。1958年邯郸县并入永年县和邯郸市,1962年复置,属邯郸专区(1968年改地区)。1983年改属邯郸市。地处太行山山前平原区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。有滏阳河、支漳河流经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、花生等。有煤矿及建材、化工、冶金、铸造等厂。京广铁路及邯馆、邯长、邯野地方铁路,京珠高速公路,107国道,邯大、邯馆、邯武等公路纵横县境。古迹有黄粱梦吕仙祠、圣井岗庙宇、赵三陵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敦里八甲

    在今四川忠县西拔山镇。清乾隆元年(1736) 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大福坪

    即今湖南安化县东南一百三十二里大福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安化县图:县(旧治在今县东南梅城镇)东北有大福坪。

  • 仵清池

    在今河北沧县东南仵龙堂乡。《元和志》卷18沧州清池县:仵清池“在县(今沧县东南旧州镇)东南十五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沧州“萨摩陂”条载:仵清池“在旧清池县东南十八里。《舆地志》:浮阳县有大连淀。北魏

  • 山左

    山东省旧时的别称。因在太行山之左(东)而得名。山东省旧时别称,因在太行山之左(东)而得名。清宋弼编有《山左明诗钞》,辑明代山东一省之诗。

  • 杉青堰镇

    在今浙江嘉兴市杉青闸路中段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1嘉兴府:杉青闸镇“在府北杉青堰……明初置”。

  • 西墅镇

    即今浙江临安县城西北隅之西墅街。南宋景定时至明初为临安县治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杭州府临安县:“旧治在县西西墅镇。洪武初徙于今所。”古镇名。在今浙江省临安市西北西墅。南宋景定中为临安治。明初设税课局于此,

  • 朝天山

    即今福建安溪县西北朝天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安溪县 “翠屏山” 条下: “又西北六十余里有朝天山,以势若插天而名。上有天宁岩。”

  • 天彭阙

    ①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。西晋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出彭门之阙。”刘逵注:“岷山都安县,有两山相对立如阙,号曰彭门。扬雄《蜀都赋》曰:‘彭门鸿屼。’”《元和志》卷31导江县:“灌口山西岭有天彭阙,亦曰天彭门

  • 湾头桥镇

    在今天津市静海县东南湾头村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50静海县图: 东南有湾头。在湖南省武冈市西北部。面积139.8平方千米。人口6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湾头桥,人口1100。清嘉庆年间境内小河弯处尽头建

  • 七家岭驿

    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南七十里七家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迁安县:七家岭驿“其地有七家岭,因名。相近者曰枣村河,为往来之要道”。后移至今迁安县南四十里沙河驿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