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钦州

钦州
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安州置,治所在钦江县 (今广西钦州市东北三十里久隆镇)。《元和志》 卷38钦州: “取钦江为名。” 大业三年 (607)改为宁越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为钦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宁越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钦州。辖境相当今广西钦州及灵山县等地。北宋天圣元年 (1023) 移治南宾砦 (今灵山县西旧州墟)。南宋移治安远县 (今钦州市)。元至元十七年 (1280) 改为钦州路。明洪武七年 (1374) 降钦州府为钦州,治所即今钦州市。九年 (1376) 降为钦县,十四年 (1381) 复为钦州,属廉州府。清光绪十四年 (1888) 升为直隶州,属广东省。1912年改为钦县。清光绪年间,抗法援越英雄冯子材为钦州人。


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安州置,治钦江县(今广西钦州市东北)。因钦江得名。唐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、灵山等地。北宋移治灵山县(今灵山县西),南宋又移治安远县(今钦州市)。元改为路。明复为州,废安远县入州。属廉州府。清初不辖县;光绪年间升为直隶州,辖有今钦州、东兴地。1912年改为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北景县

    即比景县。在今越南平治天省宋河下游高牢下村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北景县:“晋将灌邃攻林邑王范佛,破其国,遂于其国五月五日立表,北景在表南,九寸一分,故自北景已南, 皆北户以向日也。北字或单作匕。”

  • 夏阳路

    亦名灵关路。唐、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一。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,溯宝兴河而上,经芦山县、宝兴县,一取今东河东北行越邛崃山至今理县;一取西河上越夹金山至小金县。《新唐书·韦皋传》:贞元十七年 (801),奉

  • 巨魏亭

    在今山西应县北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㶟水“东径巨魏亭北”。即此。

  • 武罗县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淳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横县西北峦城镇北。永贞元年 (805) 属峦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西北峦城镇北武罗。属峦州。北宋开宝五年

  • 弗出站

    即佛出浑。在今吉林珲春市。

  • 沙村县

    南朝宋元嘉中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即今福建沙县东古县。隋开皇初改名沙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中置,治今福建省沙县东古县村。属建安郡。隋开皇初改名沙县。

  • 四排山

    在今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西北营盘。旧属缅宁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
  • 南台 (臺)

    即金虎台的别称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故邺城西北隅,与其北铜雀台、冰井台合称三台。《水经·浊漳水注》 王先谦补注: “李善 《文选·魏都赋》 注云: 铜雀园西有三台,中央铜雀台,高十丈,有屋一百一间,亦曰

  • 大卤

    又作大原、太原。在今山西太原市一带。《春秋》:昭公元年(前541),“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”。《榖梁传》:“中国曰大原,夷狄曰大卤。”即“大原(1)”。

  • 绳桥

    ①在今四川茂县北,为岷江渡桥。《寰宇记》卷78茂州: “普通三年置绳州,取桃关之路,以绳为桥,因作州称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茂州: 绳桥“旧在州北汶江上。《寰宇记》: 梁置绳州,以绳为桥也”。②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