锦冈驿
宋置,在今江西星子县东一里锦冈岭上。明初改为匡庐驿,移于今星子县南一里。
宋置,在今江西省星子县东锦冈岭上。明初改匡庐驿,移至今星子县南。
宋置,在今江西星子县东一里锦冈岭上。明初改为匡庐驿,移于今星子县南一里。
宋置,在今江西省星子县东锦冈岭上。明初改匡庐驿,移至今星子县南。
唐南诏置,属通海都督。即今云南建水县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 “每秋夏溪水涨溢如海,夷谓海为惠, 为大, 故名惠, 汉语曰建水。” 宋大理属秀山郡。元改建水州。
又作土老蛮江、秃剌蛮江。即今云南东北部之横江。元代称土僚蛮江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乌蒙路:“土僚蛮江,两山夹束五百余里,水中多巨石,湍口峻急,如万马奔,惟五板小舟可行,容使客二人,而水工六人。”
亦名博掉山墟。即今广东吴川市西振文镇西之山圩。明万历《高州府志》卷1:吴川县有山墟。清光绪《高州府志》卷10吴川县:山墟在“县西北三十里”。
即今四川汶川县。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89汶川县: 威州铺 “在县 (旧治在今绵虒镇) 北四十里”。
即开义县。在今辽宁义县东南四十里开州屯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宜州闻义县: “世宗置。初隶海北州。后来属。”
唐代以来对云南的地区总称。泛指唐代的南诏、宋代的大理及元代的云南行省、明代的云南布政司、清代的云南省。古地区名。唐开元末以后南诏、五代唐时长和国、两宋时大理国或其区域名称。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:开元末,
南宋绍兴三十二年 (1162) 以孝宗曾封为建王,升建州置,治所在建安、瓯宁二县 (今福建建瓯市)。辖境相当今福建建瓯市以北的建溪流域及寿宁、周宁等县地。元至元十六年 (1279) 升为建宁路。明洪武
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里(旧垣曲)城内。《清一统志·绛州》:西泉“在垣曲县城内西南隅。水甚甘”。
1927年由巴县、江北二县析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四川重庆市。193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迁都于此,后定为陪都。次年升为中央直辖市。1945年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此举行和平谈判,签定了“双十协定”。1946
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广州: 东莞县有 “靖康” 盐场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 引 《东莞县志》 谓 “靖康场在县西南六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