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乐集
即今安徽肥东县南长乐乡。清光绪《续修庐州府志》卷3:长乐集“(距城)六十里”。
集镇名。在安徽省肥东县南部、南淝河下游东侧。长乐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100。因集南旧有三国赤乌年间建长乐寺得名。产稻、麦、棉花、油菜籽为主。有机械、地毯、印刷、服装、农副产品加工等厂。集市贸易较繁荣。店忠公路经此。
即今安徽肥东县南长乐乡。清光绪《续修庐州府志》卷3:长乐集“(距城)六十里”。
集镇名。在安徽省肥东县南部、南淝河下游东侧。长乐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100。因集南旧有三国赤乌年间建长乐寺得名。产稻、麦、棉花、油菜籽为主。有机械、地毯、印刷、服装、农副产品加工等厂。集市贸易较繁荣。店忠公路经此。
在今湖南慈利县东三十里茶陵山顶。《清一统志 ·澧州二》: 蛮王城 “相传五代梁将武平破蛮王之所”。
明洪武四年(1371)改广兴府置,直隶京师。治所在广德县(今安徽广德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、郎溪二县地。洪武十三年(1380)废广德县入州。清属安徽省。1912年废州为广德县。明洪武四年(1371年
①北周天和六年(571)置,治所在王屋县(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八里王屋乡)。建德六年(577)废。②唐贞观四年(630)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。八年(634)改为远州。
即今河南商丘县西南勒马乡。明嘉靖《归德州志》 卷1 《村镇》: 勒马集在 “州西南五十里”。集镇名。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部。勒马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600。东汉建武五年(29年)光武帝刘秀率领大军
一名李墓市。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徐市镇。清光绪《常昭合志稿》卷5:老徐市“吴越将军李开山葬其地,故名李墓。后因徐尚书栻聚族居此,遂称东徐市”。其孙昌祚迁董浜名新徐市后,故址称为老徐市。
元置,属管番民总管。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南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罗甸县南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后废。
一作那哈完的。即今伊朗西部哈马丹西南纳哈万德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·大食》:岐兰“居你诃温多城”。
又名白石水。在今广西临桂县西,为洛清江上源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义宁县:义江“源出县北之丁岭,流至苏桥分为二,一入永福县永福江,一历铜鼓墟东,东流合相思水,入于漓江”。
在今辽宁绥中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广宁前屯卫: 黄喜冲在 “卫东北三十里。又东北四十里为塔儿冲”。
即今西藏那曲县那曲河南岸的龚喀巴、龚喀玛二个山峰。藏语“龚喀巴”意为凹形白额公牦牛峰,“龚喀玛”意为凹形母牦牛峰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载:“公噶巴喀玛山,在哈喇乌苏河源之南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