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阳山县

阳山县

①西汉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攸县西南六十里。初元元年(前48)封长沙剌王(《汉书·王子侯表》 误作“孝王”)子宗为阳山侯,即此。寻改名阴山县。

②西汉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在今广东阳山县东青莲镇东南连江之北。东汉并入阴山县。三国吴孙皓复置,改属始兴郡。治所在今阳山县南连江之南。梁属阳山郡。隋属熙平郡。唐属连州, 神龙元年(705)移治今阳山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2连州:阳岩山“在阳山县西十二里。《旧经》云, 日出光照此山,因名”。县以阳岩山为名。元属桂阳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)改属韶州府,十四年(1381)改属连州。民国初属广东岭南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

③唐武德元年(618)升阳山镇置,属登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南大渡河南岸。《寰宇记》卷77通望县:阳山县“因山为名”。九年(626)属雅州,贞观二年(628)属嶲州,大足元年(701)属黎州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通望县。唐陈子昂《送魏兵曹使嶲州得登字》诗云:“阳山淫雾雨,元子慎攀登。”即此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湖南省攸县西南六十里。初元元年(前48年)封长沙剌王(《汉书·王子侯表》误作“孝王”)子宗为阳山侯,即此。属桂阳郡。寻改名阴山县。(2)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四川省汉源县东南大渡河南岸。属黎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通望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广东省西北部、连江中游,北邻湖南省。属清远市。面积 3242 平方千米。人口52.6万。辖20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阳城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引《九域志》:“阳山县有阳岩山,日出先照,故名阳山。”秦末设阳山关。西汉设阳山县,治今县东南,属桂阳郡。东汉省阳山县入阴山县。三国吴复置阳山县,改属始兴郡。南朝齐省阴山县入阳山县。南朝梁、陈阳山县属阳山郡。隋属熙平郡。唐神龙元年(705年)移今治,属连州。宋属连州。元至元十九年(1282年)属桂阳州。明初改属韶州府,洪武十四年(1381年)仍改属连州,隶广州府。清雍正七年(1729年)改属连州直隶州。1914年属岭南道。1920年属广东省。1949年属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,1950年属北江专区。1952年属粤北行政区,1956年属韶关专区。1959年撤县并入连阳各族自治县,1960年复县。1970年属韶关专区,1983年属韶关市,1988年改属清远市。属南岭山地一部分,为喀斯特高原盆地。地表起伏大,东北端的石坑崆(猛坑石)海拔 1902 米,是广东省最高峰。连江自西北向东南流贯中部,有秤架河、岭背河、七拱河汇入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,并产玉米、甘薯、花生、大豆、木薯。盛产油茶、茶叶。是广东省山棕、乌桕、油桐、蓖麻、杂木、蚕桑种植基地之一。广东省林业重点县之一,有杉、马尾松、樟、杂木、毛竹等。建有乳阳八宝山自然保护区。特产洞冠梨、阳山板栗、酥梨、阳山鸡和青莲豆豉。有煤、铁、钨、铜、铅、锌、大理石、石灰石、瓷土等矿。工业有采矿、化肥、造纸、制糖、建材、食品、森工、机械等。是全国小水电重点县之一。107、323国道和梅岭公路在县境交会。连江通航。名胜古迹有贤令山游息洞和摩崖石刻、北山寺、钓鱼矶旧址以及黄燕岩、仙狮岩。连江同冠峡、夹理峡、龙牙峡等峡江山水和水口风光为风景旅游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期市

    即今湖南东安县东南四十二里石期市镇。明初置驿,万历中废。清设巡司于此。

  • 蒙光路

    元置蒙光路军民府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缅甸北部孟拱。辖境约当今缅甸孟拱以北地区,地近西天和西番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为府。后废入孟养。元置,治今缅甸密支那西南孟珙。属云南省。后废。

  • 称海城

    又作镇海八剌哈孙。元太祖时大臣镇海所建,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哈腊湖西南。为元代漠北西部重镇。大德十一年 (1307) 于此置称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。至治三年 (1323) 改立屯田总管府。又称镇海城。元

  • 普宁州

    唐置,属黔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贵州安顺市东。南宋后废。(1)唐置,治今贵州省安顺市扬武。南宋后废。(2)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以普宁军改置,治今陕西省佳县。属河东北路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佳县、神木、

  • 曲台县

    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莱州。治所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。六年(623)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山东省莱州市东南。属莱州。六年废。

  • 大潭山

    在今广东三水市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广州府三水县:大潭山“石壁数仞,飞瀑如练,下注二潭,左曰龙湫,右曰天生塘,方广二亩许,居民引水溉田”。

  • 浔州府

    明洪武三年 (1370) 改浔州路置,属广西布政司。治所在桂平县 (今广西桂平县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桂平、贵港、平南等县市地。清属广西省。民国初废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改浔州路置,治桂平县(今广西桂

  • 望仙坡

    在今广西南宁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6邕州: 望仙坡 “在州东,与罗秀山对。昔有罗秀隐于此,后升仙,遂目曰望仙坡。皇祐间,狄青、余靖、孙沔平侬贼营于上。后知州陶弼即其地建堂”。

  • 随州

    ①一作隋州。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并州置,治所在随县 (今湖北随州市)。隋大业三年(607) 改为汉东郡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复改为随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改为汉东郡。乾元元年 (758

  • 梅墟

    即今浙江鄞县东北梅墟镇。清光绪 《鄞县志》 卷2 《市镇》: 梅墟 “距城三十里”。集镇名。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北部、甬江南岸。属邱隘镇。人口 6500。 东汉初,寿春梅福挂冠东游曾寓此,率众筑塘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