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河南郸城县东北虎头冈乡。旧属鹿邑县。清光绪 《鹿邑县全图》 首卷 《市集》: “虎头冈集,在城西南四十里。” 1952年属郸城县。
1949年7月当地解放后由宣城县城区析置,隶皖南行署区。治所即今安徽宣州市。1950年撤销,并入宣城县。1987年撤销宣城县,改设宣州市。在安徽省东南部,东北接江苏省,东南邻浙江省。面积1.23万平方
唐置,在今新疆奎屯市境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北庭大都护府:“又渡叶叶河,七十里有叶河守捉。”即此。唐置,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东境。属昆陵都护府。
①唐贞观十 一年 (637) 置,属涪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南川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30宾化县: 隆化县“以县西永隆山为名”。先天元年 (712) 改为宾化县。北宋熙宁三年 (1070) 改为宾化砦,四年 (
一名九里山。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花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江阴军:九里山“又名由里山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0常州府:由里山“在江阴县东南一十五里。山巅出云。邑人视为雨候。上有龙祠,旱祷有应”。
在今河南邓州市南七十里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五年(前635),“秦人过析隈”。杜注: “析为楚邑……隈其隐蔽处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5邓州: “今州有析隈山,俗讹为厮隈山。”
又作热正寺。北宋嘉祐二年 (1057) 建。在今西藏拉萨市林周县东北热振藏布北岸。为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寺。
①在今天津市宝坻县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宝坻县: 秦城,“相传秦始皇并燕,筑城置戍。唐太宗征高丽,常驻跸焉”。乾隆 《宝坻县志》 卷14: 秦城,“金章宗所筑邑,建于金,因袭秦故迹而城焉”。②即今
①西晋武帝时改尚安县置,属始安郡。治所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四十里兴坪镇。南朝宋属始建国。齐复属始安郡。后废。②隋开皇十年 (590) 改齐乐郡置,属连州。治所在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。大业初属熙平郡。大
即今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东北塔城乡。清有把总驻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