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阳邑县

阳邑县

①西汉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北二十里阳邑乡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)废,景明二年(501)复置阳邑县。北周建德四年(575)移治白塔村,即今太谷县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太谷县。

②隋开皇十年(590)置,属洺州。治所在今河北武安县西六十里阳邑镇。大业初废。

③唐天祐二年(905)改告成县置,属河南府。治所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成镇。五代唐改为阳城县。


古县名。(1)本春秋晋大夫阳处父邑,西汉置县,治今山西省太谷县东阳邑。《后汉书·冯鲂传》:“和帝时,诏封阳邑侯。”即此。北魏太平真君九年(448年)省。景明二年(501年)复置,移治今太谷县,一说北周建德四年(575年)徙治今太谷县。自汉至北周皆属太原郡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名太谷县。(2)隋开皇十年置,治今河北省武安市西阳邑镇。属洺州。大业初省入武安县。(3)唐天祐二年(905年)改告成县置,治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告成镇。属颍川郡。五代唐改为阳城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觉木宗

    又作觉莫、觉母、觉穆、足木宗、角木宗。治所在今西藏林芝县西北足木。“觉木”,藏语意为神母。即“足木宗”。

  • 五当沟

    又称乌达谷。即今内蒙古包头市东五当沟。《清一统志·乌喇特》:五达河“在旗东南一百二十里。源出布当图山,西南流入黄河”。五达河或译作乌达河,即五当沟。

  • 蒸湘

    湘江流至湖南衡阳市北与蒸水合流后称为蒸湘。与漓湘、潇湘合称为三湘。湘江在湖南省衡阳市北与蒸水会合后称为蒸湘。与潇湘、漓湘合称“三湘”。

  • 满者伯夷

    即麻喏巴歇国。公元1293—1451年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的王国。《元史·史弼传》 作麻喏八歇。《瀛涯胜览》 作满者伯夷。

  • 析阳郡

    一名淅阳郡。南齐置,属雍州宁蛮府。北魏太和中属析州,治所在西析阳县 (今河南西峡县)。隋开皇初废。北魏置,治西析阳县(今西峡县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西峡县一带。属析州。北周改“析”为“淅”(《周书·陈宣

  • 茂湿山

    亦名湿山。在今四川茂县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茂州以郡界茂湿山为名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茂州: 茂湿山在 “州北十二里。林木茂密,常有岚气。《益州记》: 江至湿坂而稍大,即此也。唐贞观中,因山

  • 臧家集

    即今山东栖霞市东北六十里臧家镇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栖霞县东北有臧家集。

  • 含州

    唐武德元年(618)置, 治所在南由县(今陕西宝鸡县西北县功镇东南十里)。四年(621)废。

  • 兴隆站

    即今辽宁新民市东南兴隆店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新民厅图:东南有兴隆店。民国《东北年鉴》:北宁铁路线有兴隆店站。

  • 锡拉巴锡河

    又作喜儿巴喜河。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流入奇集湖之礼河。清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: 黑龙江下游乞几必儿忒池有 “喜儿巴喜河”。齐召南 《水道提纲》 卷 24: 克几必儿忒池 (奇集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