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阿里山

阿里山

在今台湾省嘉义县东北。主峰阿里山海拔2480米。清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卷1“诸罗诸山”中有“阿里山”。今嘉义县东北有阿里山风景区,为闻名中外的观光胜地。


(1)山脉名。在台湾省本岛西部。为台湾岛四行平行山脉最西列。以山胞狩猎首领阿巴里为名。北起鼻头角,南到高雄附近。长约300千米。近南北走向。为褶皱山。海拔 1000 米左右。狭义的阿里山,指浊水溪南、玉山主峰以西的高峰区。主峰大塔山,海拔 2663 米。现为台湾最大林区,现剩下的天然林已不多,主要开发为旅游区。以云海著称,山上有一树龄三千年以上的红桧,号称“神木”。名胜有姐妹潭。(2)景区名。在台湾省嘉义县以东。阿里山脉中心群峰的总称。主峰大塔山海拔 2663 米;次为塔山,2480 米。有森林铁路登山,共长82.6千米。阿里山区是台湾著名天然森林区,古木参天,其中的一株老红桧,高约53米,树龄达 3000 年,被称为“神木”。阿里山风景以大塔山断崖、塔山云海和祝山观日出等最为有名。山间气候温和,虽届盛夏,远胜北国凉秋,加以风景绮丽,林木葱茏,为全台最佳避暑胜地。三四月间林海樱花烂漫,红白辉映,深山景色,另是一番妩媚。

阿里山姐妹潭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雅窑墟

    即今广东鹤山市东南雅瑶镇。清道光 《鹤山县志》 卷1: “市集” 有雅瑶墟。

  • 三江府

    明永乐五年(1407)属交趾布政司。治所在麻溪县(今越南北部永富省红河右岸锦溪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永富省部分及河宣省南部地。宣德二年(1427)以后地入安南。

  • 华里

   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三嗣主传》:孙皓建衡三年(271),“皓举大众出华里,皓母及妃妾皆行,东观令华覈等固争,乃还”。即此。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。三国吴建衡三年(271年),孙皓误信谶

  • 板门山

    在今湖南怀化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1沅州: 板门山 “对峙如门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沅州“明山” 条下: 板门山 “宋时为向蛮据守处”。

  • 浑水河

    亦作洪水河。在今新疆伽师县境。为喀什噶尔河歧流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68: 乌兰乌苏河“又东入伽师县境,出龙口桥,分支为洪水河”。《清史稿·长龄传》: 道光七年 (1827),平张格尔之乱,战于沙

  • 蓝川郡

   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 (447) 置,属河州。治所在今甘肃康乐县南草滩乡。后改为蓝川县。

  • 雷公洞

    在今湖南慈利县南二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0澧州: 雷公洞 “天色阴晦,则其中隐隐有如雷。两壁峻立,形如佛像”。在湖南省凤凰县西北部,高久山东麓。为石灰岩溶洞。因雷雨时洞中有雷声回响,村人以为神,故名。

  • 罗付大河

    即今贵州遵义市西北罗江河,为乌江支流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永宁宣抚司: 罗付大河 “在司东,接遵义府界。其下流东南出,入于乌江。天启初,奢崇明及其子寅作乱,官军克遵义,追败奢寅于罗付大河口是也”。

  • 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南。《水经· 渠水注》引 《竹书纪年》: 梁惠王二十八年 (前342),“穰疵(苴) 率师及郑孔夜战于梁、赫,郑师败逋”。古邑名。在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。《古本竹书纪年》:周显王二十七年

  • 岑药洞

    在今贵州三穗县西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镇远府邛水十五洞长官司:岑药洞“崆峒深邃,莫测其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