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公套
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西南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》:陈公套“在江夏县西南五里。旧名管官套。明弘治十四年知府陈晦以小舟数百载铁器沉于此,并渡急棹,犯其高处,沙随水去,于是水绕城南,商旅得避风涛之险,遂名陈公套”。
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西南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》:陈公套“在江夏县西南五里。旧名管官套。明弘治十四年知府陈晦以小舟数百载铁器沉于此,并渡急棹,犯其高处,沙随水去,于是水绕城南,商旅得避风涛之险,遂名陈公套”。
在今山西夏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6夏县:“皇川在县东南五十五里中条山内,耆旧相传夏后离宫避暑之所。”
①西汉筑,在今河南陕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6陕州陕县: 望仙台 “在县西南十三里。汉文帝亲谒河上公,公即上升,故筑此台以望祭之”。②在唐长安城 (今陕西西安市) 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会昌五年 (84
隋开皇六年(586)改泥阳县置,为宜州治。治所即今陕西耀县。大业初属京兆郡。唐武德初复为宜州治。贞观十七年(643)属雍州,垂拱二年(686)改名永安县。神龙元年(705)复名华原。开元元年(713)
即今贵州六枝特区西北岩脚镇。旧属郎岱县,有把总防守。
亦作图沙玛路。元置,属陕西行中书省。治所当在岷州 (今甘肃岷县)。《元史· 地理志》: 脱思麻路辖岷州、铁州、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宣抚司、礼店文州蒙古汉儿军民元帅府。辖境相当今甘肃岷县、礼县、文
金置,属扶沟县。在今河南扶沟县境。
亦作周市。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北二十里周市镇。明嘉靖 《昆山县志》 卷4: “周市,县东北新塘。”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新阳县记: “周市在城东北二十里。” 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昆山县周墅镇,
西魏大统十四年(548)置,属新平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永寿县东北三十八里永寿坊。因县城处在广寿原上,故名。北周大象元年(579)改名永寿县。古县名。西魏大统十四年(548年)置,治今陕西省永寿县北广寿原。
元置,在今江苏宿迁市西北皂河镇。
明万历二十九年 (1601) 置。在今广东吴川市西南吴阳镇南。清顺治四年 (1647) 设游击驻此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置,在今广东省吴川市南海滨。清顺治四年(1647年)设游击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