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陕西等处行中书省

陕西等处行中书省

简称陕西行省。元至元二十三年 (1286) 分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置,治所在安西路 (后改为奉元路,治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全省、甘肃东南部、宁夏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废甘肃等处行中书省,以其地 (今甘肃黄河以西、宁夏大部、内蒙东西部以及青海、新疆部分地区) 来属,九年 (1376) 改置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。


元至元二十三年(1286年)析陕西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置,治安西路(后改奉元路,今陕西西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全境、甘肃省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,以陕西、甘肃两行省置陕西行省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环庆路

    北宋康定二年 (1041) 分陕西路置环庆路经略安抚使,治所在庆州 (后升庆阳府,今甘肃庆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长武、武功、旬邑、礼泉等县间地和甘肃环江、马莲河流域以东地区。元丰中及宣和后均曾置转运使

  • 莫力达瓦旗

    1934年日伪统治时改布西设治局置,属兴安东省。治所在尼尔基 (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驻地尼尔基镇)。1945年属兴安省。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,属呼伦贝尔盟。1958年改设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

  • 成山卫

    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)置,属山东都司。治所在今山东荣成市东北成山卫镇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)改荣成县。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析文登县置,治今山东省荣成市东北成山卫。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

  • 白下城

    即白石垒。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金川门外,幕府山南麓。其地本名白石陂,后人在此筑白下城。《宋书·文帝纪》:元嘉二十年(443),“车驾于白下阅武”。即此。南朝齐、梁时为南瑯玡郡治。唐武德时改金陵县为白下县

  • 善应寺

    亦名翠微寺。在今北京西山八大处中第一处。位于翠微山西南隅平地上。明弘治十七年(1504) 建。清乾隆十四年 (1749) 改今名。明 《帝京景物略》 卷6: “善应寺,殿佛不结趺,高几危坐,仪如中土。

  • 清阳门

    十六国南凉都城姑臧城 (今甘肃武威市城) 城门。《晋书· 秃发傉檀载记》: 义熙二年 (406),后秦拜傉檀为凉州刺史,镇姑臧,原刺史王尚 “出自清阳门” 前往迎接。《晋书· 秃发利鹿孤载记》 记姑臧

  • 凤河营

    即今北京大兴县东南六十六里凤河营乡。凤河于此入安次县。明称凤窝村。清称凤窝营,乾隆间改称凤河营。集镇名。在北京市大兴区东南部。凤河营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700。辽属析津府安次县凤凰里,明名凤凰营。

  • 狄台

    在今甘肃武威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》:狄台“在武威县东五里。相传宋狄青所筑”。

  • 陇东山

    ①在今四川茂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9茂州:陇东山“在汶山县东北十八里”。北宋陇东路, 以山为名。②在今甘肃武都县东。《元和志》卷39福津县:“陇东山在县北四十五里。”

  • 扬子桥

    即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。《宋史·高宗纪二》:南宋建炎三年(1129)二月,“内侍邝询报金兵至,帝披甲驰幸镇江府。是日,金兵过扬子桥”。村名。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部,与古运河西岸高旻寺隔河相望。属施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