雹泉镇
民国置,即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四十里雹泉镇。明万历 《安丘县志》 卷5镇店: 城西南 “雹泉,有市”。1949—1953年为丘南县政府驻地。
民国置,即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四十里雹泉镇。明万历 《安丘县志》 卷5镇店: 城西南 “雹泉,有市”。1949—1953年为丘南县政府驻地。
①唐开元中置,属剑南节度使。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嶲州:“西南有昆明军,其西有宁远军。”②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乾宁四年(897)置宁远军节度,治所在容州(今广西容县)。北宋初废。唐
在今河北文安县东。《元史·河渠志一》“河间河”条:“黄龙港, 自锁井口开凿,至文安县玳瑁口,以通泺水,经火烧淀,转流入海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11文安县:火烧淀在“县东二十五里。广四十余亩。县境有石沟、折
亦名麻逢水。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8南恩州: 麻逢水 “源出阳春县西南乱冈,东流入罗水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春县: 麻陈水在 “县西南百五十里。源出高州电白县东岭诸山,下流百余里
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30洋水县: 盈川县 “以县南有盈川山为名”。
一作彻里路。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)置,治所在景兰城(今云南景洪市东南曼景兰)。明洪武十九年(1386)改为车里宣慰司。见“车里(1)”。
西晋建都洛阳,历四帝52年,除怀帝(司马炽)、愍帝(司马邺)死于平阳外,武帝(司马炎)、惠帝(司马衷)均崩于洛阳,加上追封的宣帝(司马懿)、景帝(司马师)、文帝(司马昭)共五帝,其陵均应在洛阳一带。但
即今福建永安市西南小陶镇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永安县西南有小陶墟。
在今海南定安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定安县: 岭背营 “在县南。《志》 云,县境思河、光螺峒、水口、岭背等村黎,尝抅琼山县境内诸黎为患,因设南伦营防守。嘉靖十三年剿平,改设今营”。
北魏孝昌中改上艾县置,属乐平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平定县南二十里新城村。隋属太原郡。唐属并州,天宝元年(742)改广阳县。古县名。北魏孝昌时改上艾县置,治今山西省平定县南新城村。属乐平郡。隋属太原郡。唐初属
亦作扶犁县。即夫黎县。在今辽宁义县东南。《后汉后·鲜卑传》:元初二年(115),鲜卑“夏攻扶黎营,杀长史”。李贤注:“扶黎,县,属辽东属国,故城在今营州东南。”古县名。东汉置,治今辽宁省朝阳市东南。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