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霁虹桥

霁虹桥

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八十里,跨澜沧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8永昌军民府保山县: 霁虹桥“武侯南征孟获,架桥济师。后以索为之,修废不一。元至元中,也先不花重修,名曰霁虹。明初,镇抚华岳置二铁柱于两岸以维舟,时遭覆溺。后架木为桥,又为火所焚。宏治十四年,备兵使者王槐构屋于上,贯以铁绳,南征往来,此为孔道。亦曰澜沧桥”。


在云南省永平县岩洞与保山市平坡之间的澜沧江上。离保山市区约50千米。此地原为古渡口,开凿于西汉武帝时,名澜津。从今永平县境博南山开凿栈道,通往澜津过渡到保山市,是中国古代与缅甸、印度以至西亚的重要通道。今博南古道尚在,长约80余千米。唐时渡口已建有竹索吊桥,元元贞元年(1295年)改建木桥,取今名。明成化年间改为铁索吊桥,现存铁索桥为清康熙二十年(1681年)重建,光绪年间重修。长约106米,宽约3.7米,由18根铁链组成,其中16根为承重底索,上铺横直交叉两层木板,还有两根为扶栏索,左右各一。铁索两头分别固定在两岸的博南山和罗岷山的峭岩上。桥两头各建有一亭与两关楼,今西头的已圮。桥横跨在奔腾咆哮的峡谷江面上,气势极为壮观。桥西崖壁间留有不少古人题刻。明人马继龙有诗曰:“沧江铁索跨长虹,鸟道从天一线通。”为世界最早的铁索桥之一。1986年桥被江水冲毁,现仅存桥西摩崖题刻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独木镇

    北宋置,属黄梅县。即今湖北黄梅县东二十里独山镇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7蕲州: “独木渡在独木镇。”

  • 达格鲁

    在今西藏比如县西北下秋卡区布龙、南牙、措布一带。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。见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5《部落》。

  • 冯家洞

    即荆山洞。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太极洞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4广德军:冯家洞“在先春门外七十里,又名荆山洞”。

  • 成都路

    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成都府置,为四川行中书省治。治所在成都、华阳二县(今四川成都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北川以南, 内江、井研以北,简阳、德阳以西,都江堰市以东地区。明初复改为成都府。蒙古入蜀,改成

  • 盂州

    金兴定中升盂县置,属太原府。治所即今山西盂县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盂县地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改盂县。金兴定中升盂县置,治今山西省盂县。辖境约相当今山西省盂县及其附近一带。寻复为县。元又置州,属冀宁路。

  • 周家泊

    一名周家陂。在今河南西平县北三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 ·汝宁府一》: 周家泊 “县北诸水多汇于此。东流为洪河。明嘉靖初,为汝水所淤,俱变为良田”。

  • 白岩河镇

    北宋置,属安化县。在今宁夏泾源县东南。古镇名。北宋置,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东南。属安化县。

  • 北路右翼右末旗

    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末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木胡雷诺扬驿站。

  • 四望堡

    明置,属松潘卫。在今四川松潘县东一百八十七里施家堡乡南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1《边防记》:“师家(堡)下八里为四望堡,又二里为小河所矣。”

  • 淯州

    ①隋仁寿中改蒙州置,治所在武川县 (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南)。大业初改为淯阳郡。②唐武后久视元年 (700) 置羁縻州,属泸州都督府。治所在新定县 (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)。以淯井为名。北宋属泸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