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静陵

静陵

①东汉质帝刘瓒陵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南。《后汉书·桓帝纪》: 本初元年 (146),“葬孝质皇帝于静陵”。同书 《礼仪志》 注引 《帝王世纪》 曰: “在雒阳 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 东,去雒阳三十二里。”

②为北魏孝庄帝子攸的陵墓。子攸为献文帝孙,彭城王勰第三子。梁武帝大通二年 (北魏武泰元年,528) 二月尔朱荣起兵,拥为皇帝,改武泰元年为永安元年。至三年九月,尔朱荣自晋阳来朝,帝杀荣于明光殿。十二月甲寅,荣弟尔朱兆将帝囚送晋阳。甲子,缢帝于城内三级佛寺,时年24岁。《魏书·孝庄帝纪》 载: 太昌元年(532),“谥为孝庄皇帝,庙号敬宗。十一月,葬于静陵”。静陵位置文献缺载,又无墓志佐证,但从出土文物及与北魏帝陵的相对位置推测,今洛阳市北邙山乡上寨村南的大冢可能就是孝庄帝静陵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卤中

    在今陕西蒲城县南二十里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宣帝少时,“常困于莲勺卤中”。注:如淳曰:“莲勺县有盐池,纵广十余里,其乡人名为卤中。”又称东卤池。在今陕西省蒲城县南。汉代纵广十余里,属莲勺县。宣帝曾被困于

  • 渼陂

    在今陕西户县西五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渼陂水 “出宜春观北,东北流注涝水”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15: “ 《十道志》 曰,有五味陂,陂鱼甚美,因误名之。……其周一十四里,北流入涝水。唐宝历二年,敕

  • 碧甲

    在今广东惠东县东南,平海镇东。明、清置碧甲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: 碧甲巡司 “在府东南百八十里海滨,正统八年置”。在今广东省惠东县东南平海西海滨。明正统八年(1443年)于此置

  • 木乃奚

    一作木剌夷国。在今伊朗北部里海南岸。元刘郁《西使记》:“其木乃奚在西域中最为凶悍,威胁邻国,霸四十余年。王师既克,诛之无遗类。”

  • 双庙湾

    即今陕西子洲县西后湾村。清光绪《绥德州志》卷2:“双庙湾“在城西一百一十里。延长五里。”

  • 自怡园

    又称明珠相国园。在今北京城西北郊海淀镇东北水磨村东南,今清华大学西门以内地段。为清康熙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邸园。雍正二年(1724)因追发其子揆叙依附允禩罪籍没。

  • 乐盘山

    在今山东章丘市西。《寰宇记》卷19章丘县:“乐盘山在县(章丘县旧治)南二十七里。”

  • 王家场

    在今四川眉山县南十五里永寿镇。清嘉庆《眉州属志》卷2有王家场。

  • 崇明县

    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崇明州置,属扬州府。治所在东沙 (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)。八年(1375) 改属苏州府。永乐十九年 (1421) 迁县治于故城北十里秦家符。弘治十年 (1497) 改属太仓州

  • 色仁孜宗

    又名色或晒仁则。即今西藏萨迦县东一百八十余里之赛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色仁孜宗。1960年并入萨迦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