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化堰
古青神渠。在今四川青神县北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“嘉定之青神,有堰曰鸿化,则授成其长吏,应期而功毕。” 即建于唐太和中,为僚族张武所开,历代维修,扩大灌溉面积。明嘉靖间复开截江水,“直灌田四十余里”。清乾隆间,“自九老桥至中兴庵四十余里,灌田一万四千余亩”。为青神陂堰中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扩大面积至三万六千亩。
古青神渠。在今四川青神县北。《元史·河渠志》: “嘉定之青神,有堰曰鸿化,则授成其长吏,应期而功毕。” 即建于唐太和中,为僚族张武所开,历代维修,扩大灌溉面积。明嘉靖间复开截江水,“直灌田四十余里”。清乾隆间,“自九老桥至中兴庵四十余里,灌田一万四千余亩”。为青神陂堰中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扩大面积至三万六千亩。
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改新定县置,属新安郡。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 (排岭镇) 西南仙居村附近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省。仁寿三年 (603) 复置,属睦州。大业初属遂安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徙
即垛石桥。今山东济阳县西北垛石镇。清乾隆《济阳县志》卷1:杜家水口镇在“治西北三十里”。
①即今安徽青阳县西南九华山。李白《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》诗序云:“青阳县有九子山,山高数千丈,上有九峰如莲华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05青阳县:九华山“在县南二十里,旧名九子山。……又按顾野王《舆地志》云:
①西汉置,属丹阳郡。治所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七十里灌口乡石城村。西晋属宣城郡。南朝梁属南陵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入南陵县。②十六国后燕置,为石城郡治。治所在今辽宁建昌县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隆安元年
在今福建莆田市东南。《陈书·虞寄传》:南朝陈天嘉五年 (564),“陈宝应据晋安、建安二郡,章昭达等攻之,宝应大败,逃至莆口被擒”,即此。在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。《陈书·虞寄传》:南朝陈天嘉五年(564
①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马营堡:红山“在堡东南二十里。山高险,石色多赤。下有红泉,东流合大河入龙门峡”。②在今河北永年县(临洺关)西南,与武安市接界处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5广平府永年县:
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北胡家镇。清康熙《广宁县志》 卷2: “小黑山铺二十里胡家窝铺。”
即今甘肃金塔县境之讨来河下游。清梁份《秦边纪略》卷4:讨来河“至岔口、镇夷界,合张掖河水,谓之天仓河。东北流向合黎焉”。
即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东北雅布赖盐池。《清一统志·阿拉善厄鲁特》: 鸳鸯白盐池“在旗界。旧鸳鸯白盐池、小白盐池,皆在镇番卫西北二百二十里边外。明初会设鹾司,后因边外商贾不行,故废”。
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长甸河口。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。清设县丞驻此,民国改县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