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黄榆关

黄榆关

明置,属邢台县。在今河北邢台县西北一百二十里黄峪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5顺德府邢台县:黄榆关 “在府西北黄榆岭上。据险作堡,为戍守处。《志》 云: 黄榆岭口有腰水寨,最高峻。其上平阔,惟一径可通。腰半有水,因名”。


在今河北省邢台县西北马岭关东北。关在黄榆岭上,故名。因地势险要,明正统末起,设兵防守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竟陵郡

    ①西晋元康九年 (299) 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石城 (今湖北钟祥市)。南朝宋孝建元年 (454)属郢州,治苌寿县 (今钟祥市)。南齐后治所屡徙。北周改为石城郡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郢州复置,治所

  • 丽江路宣抚司

    又称茶罕章宣抚司或茶罕章宣慰司。元至元八年(1271)置丽江路宣慰司,至元二十二年(1285)改军民宣抚司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罗波半空城(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五十四里石鼓镇)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“

  • 回岐寨

    即今广东清远市西三十里太平镇。明洪武二年(1369)置迴岐巡司治此。

  • 独耸山

    亦称独耸峰。齐云山主要山峰之一。在今安徽休宁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0徽州: 独耸山 “在休宁县西五十里。有洞邃深。唐乾元间,尝投龙”。宋宣和间,方腊起义,曾在此峰据险扎寨,称方腊寨。今遗址犹存。

  • 渤海县

    ①唐垂拱四年 (688) 析蒲台、厌次二县置,属棣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东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64滨州渤海县: “以在渤海之滨为名。” 天宝五年 (746) 迁治李邱村 (今山东滨州市北滨城镇

  • 喀赖河

    即今内蒙古达拉特旗西黑赖河。《清一统志·鄂尔多斯》: 喀赖河 “在左翼西五十里。源出朱尔汉虎都克,北流入黄河”。

  • 尧门山

    在今陕西三原县西北三十里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与晋战于石门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尧门山俗名石门,在雍州三原县西北三十三里。上有路,其状若门,故老云尧凿山为门,因名之。武德中于此山南置石门县。”

  • 多锦城

    又作多金。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西北盘古河东。《清太宗实录》卷51:崇德五年(1640)二月,萨穆什喀等讨伐博穆博果尔叛乱,“有铎陈、阿撒津、雅克萨、多金四木城,拒敌不降,因令右翼梅勒章京率兵来助”。

  • 临汝镇

    五代周显德三年 (956) 改临汝县为镇,属梁县。即今河南汝州市西北六十里临汝镇。在河南省汝州市西北部。面积124.6平方千米。人口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汝镇,人口9600。唐为临汝县治,五代周显德三年

  • 坛道山

    即盐道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2虞乡县:“坛道山,一名百梯山,在县西南十二里。山高万仞,跻攀者百梯方可升降。故曰百梯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