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黄蘖山

黄蘖山

①在今浙江湖州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94乌程县: “黄蘖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。梁光禄卿江淹赋诗之所。”

②在今浙江义乌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义乌县: 黄蘖山在 “县北二十里。本名黄栌尖,后改今名”。

③即今福建安溪县南五峰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泉州府安溪县: 黄蘖山 “在县南十五里。一名午山,亦曰南山,为邑中众山之宗。深林邃谷,饶筍蕨稜稻。山半有五峰岩,亦曰头陀岩”。

④即今福建福清市西南黄蘖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6福州府福清县 “灵石山” 条下: 黄蘖山 “在县西南三十里,上多蘖木”,故名。山上万福寺,创建于唐贞元五年 (789),是我国佛教黄蘖宗的发源地。清顺治十一年 (1654) 寺僧隐元东渡日本传教,成为日本黄蘖宗的祖师,此后万福寺亦成为日本国黄蘖宗各寺院的祖庙。

⑤在今江西宜丰县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7瑞州: 黄蘖山 “在新昌县西一百里广贤乡。一名鹫峰山。旧传昔一僧自西土来,谓此山似吾佛国灵鹫山,故以名。唐宣宗微时,以武宗忌之,遁迹为僧,游方至黄蘖,与黄蘖禅师同行观瀑布”。山有黄蘖寺。

⑥在今江西余干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一》: 黄蘖山 “在余干县东南八十里。亦名小庐山。后有龙泉,岁旱祷之。有梁僧曹晞坐禅石”。

⑦在今湖北麻城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一》: 黄蘗山 “在麻城县东北九十里,接河南光州商城县界”。

⑧在今湖南蓝山县南九十里,接广东连县界。宋本 《寰宇记》 卷117郴州: 黄蘖山 “今谓之都庞山,……即五岭从东第三都庞岭是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蓝山县: 黄蘖山 “山出黄蘖,因名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宝城

    唐南诏置,属镇西节度。在今缅甸克钦邦密支那。南诏后期属丽水节度。在今缅甸克钦邦密支那迈立开江西北岸。唐天宝后属南诏丽水节度。《蛮书》:“从腾充过宝山城,又过金宝城以北大赕,周回百余里,悉皆野蛮,无君长

  • 罗㬋岭

    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, 群峰环列, 形势陡峻,是去潭柘寺必经之地。清乾隆二十九年(1764) 游潭柘寺路过此岭, 作 《御制过罗㬋岭诗》一首。

  • 苏溪

    ①在今湖南桃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桃源县:苏溪在“县北百里。南流二十里,谓之善溪。相传以善卷所游而名。流经花岩、白阳、吕真诸港入沅江”。②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北思坡乡境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3叙州:苏溪

  • 江关

    一名扞关。战国时巴国置,在今四川奉节县东赤甲山。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 注引《华阳国志》:“巴楚相攻,故置江关。”西汉于此置江关都尉。《后汉书·公孙述传》:东汉建武六年(30),公孙述“遣(田)戎与将军任

  • 广济桥

    俗称湘子桥。在今广东潮州市东门外,横跨韩江。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(1170),宝庆二年(1226)建成,历时57年。东西两端筑石桥墩十八个, 上架石梁作桥面。中间一段,宽约100米,水流湍急,未能架桥,

  • 弋居县

    西汉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宁县南。西晋废,寻复置。北周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宁县南。属北地郡。东汉末废。

  • 劳州

    ①北魏置,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中大通五年(533),“劳州刺史曹凤、东荆州刺史雷能胜等举城降魏”。胡三省注:“曹凤、雷能胜, 皆蛮左也,因其地授以州刺史。”②唐置羁縻州,属黔州都督

  • 榆溪塞

    亦名榆林塞。秦置,在今内蒙古河套北。《史记·卫将军列传》: 武帝时,“车骑将军 (卫)青度西河至高阙。……遂西定河南地,按榆溪旧塞”。又称榆林塞。秦始皇时蒙恬北伐匈奴,取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,树榆为塞

  • 三汊城

    在今山东陵县东南。《新唐书·李师古传》:“棣州有蛤��盐池,岁产盐数十万斛。……蛤��为纳所据以专利……纳乃筑垒德州南,跨河以守蛤�

  • 芜湖市

    1949年当地解放后由芜湖县城区及近郊析置,直隶皖南行署区,为皖南行署区驻地。治所即今安徽芜湖市。1952年复属安徽省。在安徽省东南部、长江南岸。面积 3317 平方千米(市辖区230平方千米)。人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