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黄龙山

黄龙山

①在今浙江缙云县北十二里黄龙村。《明史·耿再成传》: “从取金华,为前峰,屯缙云之黄龙山以遏敌冲。” 即此。

②在今安徽贵池市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贵池县: 黄龙山在 “府北五里,滨大江,有望江亭”。

③一名辅山。在今江西修水县西,与湖北通城县接界处。海拔1511米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49南昌府:黄龙山“在宁县西一百八十里。相传吴黄武中,黄龙见此。或云山顶湫中有黄鱼能致风雨,岁旱祷之辄应”。

④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南五十里,与江西修水县接界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66鄂州: 黄龙山 “在通城幕阜山之东。顶有湫池,中有黄鱼二,能致雨,有瀑泉”。

⑤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江夏县: “洪武三年四月,建楚王府于城内黄龙山。”

⑥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7洛川县“雄儿山” 条下: “又有黄龙山,在县南百三十里。”


(1)古山名。在今浙江省缙云县西。元至正十九年(1359年),耿再成取处州,驻兵黄龙山,山高险,再成树栅于其上,以遏敌势,即此。(2)又称梁山山地。在陕西省北部,介于黄河和北洛河之间。为黄土高原上的石质山地。西北—东南走向,海拔 1200~1500 米。主要由砂、页岩构成。 1400 米以上基岩裸露,余为连片的黄土覆盖。东侧黄河支流深切,形成许多峡谷;西侧河谷较开阔。主峰大岭(黄龙县与韩城市交界处),海拔 1783 米。同名高峰海拔 1196 米。为省内林区之一。东南麓和南侧煤矿丰富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富屯溪

    闽江中源。在今福建省西北部。源出武夷山,东南流经邵武、顺昌等市县,至沙溪口汇沙溪,在南平市和建溪汇合为闽江。长255公里。河床比降大,水急滩多,有 “一滩高一丈,邵武在天上” 的谚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

  • 布库拉噶珊

    又作布枯拉。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波惹尔斯科耶西北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《皇舆全览图》:乌苏里江东岸有“布枯拉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7:乌苏里江东岸,北至混同江南岸旧

  • 右翼中右旗

    ①又称东路右翼中右旗。清康熙五十一年(1712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达尔汗东南。②原属土谢图汗部,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属赛音诺颜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查干苏木一带。

  • 牢州

    ①唐武德中置,治所在义泉县(今贵州湄潭县)。贞观十六年(642)废。②唐贞观十一年(637)改智州置,治所在南流县(今广西玉林市)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牢州“以牢石为名”。后废。乾封三年(668)复置

  • 兴元路

    元改兴元府置,属陕西行省。治所在南郑县(今陕西汉中市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,凤县、留坝、南郑以东,镇巴、岚皋以北,白河、镇坪县以西地。明洪武三年(1370)复改兴元府,寻改汉中府。元升兴元府置,治

  • 王盘

    即今河北清苑县(南大冉)南王盘镇。明万历《保定府志》卷2清苑县图:南有王盘。

  • 嵩城市

    又作嵩厦或嵩下。即今浙江上虞市西北二十里崧厦镇。清光绪 《上虞县志》 卷18引 《万历志》: 嵩城市 “在县 (旧治丰惠镇) 西北六十里”。

  • 石子山

    在今四川合川市东北十五里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:九年(1259),“二月丙子,帝悉率诸兵渡鸡爪滩,至石子山”,围攻钓鱼山城。

  • 木骨都束国

    故地在今非洲东岸索马里之摩加迪沙一带。《明史·外国传七》:“木骨都束, 自小葛兰舟行二十昼夜可至。永乐十四年遣使与不剌哇、麻林诸国奉表朝贡,命郑和赍敕及币偕其使者往报之。后再入贡,复命和偕行,锡王及妃

  • 朱雀阙

    东汉雒阳北宫的南门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内。《后汉书·灵帝纪》 载:中平六年(189),“何进部曲将吴匡与车骑将军何苖战于朱雀阙下,苖败斩之”。即此。据《艺文类聚》卷62引《汉官典职》曰:“偃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