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兴寺

龙兴寺

①即今河北正定县城内隆兴寺。创建于隋开皇六年(586),原名龙藏寺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)改名龙兴寺。清康熙年间定名隆兴寺。

②唐建。在今山西新绛县城内。寺内有碧落碑。碑文刻于唐总章三年(670)。书法奇古,行笔精绝,以大篆著名。内容为太宗弟韩王元嘉之子李训、李谊、李譔、李谌等为居母丧造像祈福。咸通十一年(870)郑承规奉命在碑阴下部书刻释文。原文字迹略有损伤,后人摹其旧拓重刊一通,存于原碑之侧,人称新碑,碑阴留题“金大定二十二年”字样。

③即大龙兴寺。在今安徽凤阳县北。为明洪武十六年(1383)在离於皇旧寺(皇觉寺)十五里之中都城内盛家山重建的佛寺。

④在今浙江杭州寺北城区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天复二年(902),徐绾叛钱镠,“绾退屯龙兴寺”,即此。

⑤在今湖北房县西北一百八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0襄阳府:龙兴寺“在房县。唐柳宗元《岳州圣安寺碑》云:“无姓和尚始居房州龙兴寺中。”即此。

⑥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。唐柳宗元尝僦居于此。西有净土院。柳宗元有《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》。

⑦在今湖南沅陵县城西北虎溪山南麓,俯临沅江。唐贞观二年(628)创建,后历经修葺、扩建。现存建筑有山门、天王殿、弥勒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阁、旃檀阁、弥陀阁及东西厢房等,均依山而筑。大雄宝殿建于元末明初,正前重檐间悬挂“眼前佛国”木匾,是明崇祯年间礼部尚书、书画家董其昌题写的摹刻品。

⑧一名治平寺。唐建(一说东汉建),在今四川忠县东一里。唐杜甫在忠州时,尝居于此,有《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》诗。南宋诗人陆游有《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诗》。清康熙五年(1666)重修。

⑨在今四川奉节县北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二》:龙兴寺“宋王十朋有诗。自注:钦崇皇帝母王皇后所生之地”。


(1)古寺名。(1)在今河北省正定县。本隋龙藏寺,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改名龙兴寺。清康熙年间改名隆兴寺。(2)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北城区。唐天复二年(902年)徐官叛钱镠,屯兵于此。(3)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芝州区西南。唐柳宗元曾居此,有《龙兴寺修净土院记》。(4)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北。宋王十朋有诗言之。(2)今寺名。(1)在安徽省凤阳县城东北日精峰下。原为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出家的皇觉寺,洪武十六年(1383年)移今址重建,朱元璋赐名大龙兴寺,并亲撰《龙兴寺碑》碑文。《大明洪武实录》载:此寺有“佛殿、法堂、僧舍之属凡三百八十一间”。寺内原藏有朱元璋画像、铁像,并有御书亭一座,亭内有明太祖“第一山”手书石碑。东西两廊嵌有明清两代名人题词。现仅存殿阁20余间,以及明铸铜镬、铜钟和明万历诗碑等文物。大雄宝殿内辟为文物陈列室。(2)在湖南省沅陵县城西北面的山坡上。背仰虎溪山,俯临沅江,与笔架山隔水遥望。唐贞观二年(628年)创建,现存建筑有山门、天王殿、弥勒殿、大雄宝殿、观音阁、旃檀阁、弥陀阁及东西厢房等,均依山而筑。大雄宝殿建于元末明初,正南北向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。明间重檐歇山顶,两梢间则用硬山顶。殿内共24根大木柱,其金柱呈很少见的梭柱形式,两端有卷煞,立于有木的石础上。殿的明间特大,次间加梢间还不及其宽,殿内天花板上梁架为穿斗式,殿正前二重檐之间悬挂着“眼前佛国”的木匾,是明崇祯年间礼部尚书、书画家董其昌题写的摹刻品。凤滩水电站大坝建成关水后,龙兴寺山门离水面咫尺,山色、水光与庙宇交相辉映,游人乘舟入庙门别有一番风趣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台州

    ①唐武德五年(622)改海州置,治所在临海县(今浙江临海市)。辖境相当今浙江临海、台州二市及天台、仙居、宁海、象山、三门、温岭六县地。《元和志》卷26台州:“盖因天台山为名。”天宝元年(742)改临海

  • 马召原

    在今陕西周至县南马召乡。明崇祯九年(1636)七月,闯王高迎祥率领农民起义军与孙传庭大战于此。

  • 卓书特部落

    即今西藏仲巴县北隆格尔。地处后藏阿里间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 附属部落: “ (萨噶)西四百二十里,有卓书特部落,乃藏之西界,阿里之东界。”

  • 太平宫

    隋建,在今陕西户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2鄠县:隋太平宫“在县东南三十一里,对太平谷,因名之”。隋、唐行宫。在今陕西省户县西南太平。隋建,“对太平谷,因名之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贞观十八年

  • 庆远南丹安抚司

    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庆远府置庆远安抚司, 十六年改为庆远路, 大德元年(1297)改置庆远南丹安抚司,属湖广行省。治宜山县(今广西宜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宜州、环江、河池、南丹、天峨、东兰、凤山

  • 白沙汛

    ①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东北太保镇白沙村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连山厅图:东北有白沙汛。②在今广东海丰县东热水西岸,道通陆丰县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海丰县图有白沙汛。

  • 柳关

    在今湖北襄樊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襄阳府襄阳县: 柳关在 “府西北七里。以柳子山名”。清改为西柳关。

  • 松风亭

    在今广东惠州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99惠州,松风亭 “在弥陁寺后山之巅,始名峻峰、植松二十余株,清风徐来,因谓松风亭”。苏东坡有 《游松风记》。

  • 西垫江县

    即垫江侨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双流县境。《宋书·州郡志》 宁蜀太守:“《永初郡国》及徐并有西垫江县,今无。”

  • 巨野泽

    即大野泽。在今山东巨野县北。《史记·彭越列传》:彭越“常渔巨野泽中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