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山寺

龙山寺

清康熙三年(1664)建,在今台湾台北市西南万华区(艋舺)。


(1)初名普现殿,又名天竺寺。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。相传始建于隋代,明天启间重建,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建山门、华表、殿堂门、钟鼓楼。世传原佛像处有一巨樟,夜发祥光,时人崇之,乃斫作法鼓、寺门、千手佛,今俱存。千手佛通高4.2米,头戴花冠,冠正中雕一坐佛,周围又雕众多戴花冠小佛首,叠作帽状;堕耳垂目,庄严慈祥,主手合十,两侧旁支 1008 手,掌中均雕一眼,列如团扇,或携物,或空手,形态不一;身披莲服,两足微露立莲台,造型精湛。正殿悬明书法家张瑞图题写的“通身手眼”匾额。殿前青石浮雕,巨龙绕柱,龙足爪珠,敲之锵然,左若清罄,右若红鱼。龙山寺巍峨宏伟,支庶流长,台湾省有不少同名寺宇。(2)在台湾省台北市西南,临淡水河。清乾隆三年(1738年)创建,至乾隆五年建成。其地原名艋舺(今万华),为台北市区的发轫点。龙山寺因与台北市早期移民关系至深,向被视为福建泉州龙山寺的分支和祖籍的标志。所供神像甚多,主神观音佛祖,亦称安海观音。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神诞,有盛大祭典。原建筑于嘉庆、同治间先后被地震和风雨破坏,现存建筑多为1920—1926年改建。1953—1965年扩建。正门石阶两侧保全的二铜柱是早期遗物,为重要的艺术品。(3)在台湾省彰化县鹿港镇。又称鹿港龙峙。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创建。乾隆五十一年迁今址,仿泉州开元寺重建。建筑雄伟华丽。寺内亭顶木雕、铜像及古钟等,均华丽精美。保存石刻多种,有较高艺术价值。为台湾三大古刹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护龙河

    ①北宋汴京外城壕。在今河南开封市。南宋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卷1:“东都外城,方圆四十余里。城壕曰护龙河,阔十余丈。濠之内外,皆植杨柳,粉墙朱户,禁人往来。”②在今江苏南京市东。明南京城子城东侧护城河。

  • 别烈可站

    元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库穆苏之下别勒尔屯。元《经世大典》: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所辖狗站有“别烈可站”。明改卜勒克站。

  • 绲戎

    又作混夷、昆夷。在今甘肃陇山以西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 “秦穆公得由余,西戎八国服于秦,故自陇以西有绵诸、绲戎……。”

  • 乐口

    即今河南漯河市。《北齐书·尧雄传》:“元洪威据颍州叛,民赵继宗杀颍川太守邵招,据乐口。”

  • 复 (復) 州卫

    明洪武十四年 (1381) 于故复州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复州城 (今辽宁瓦房店市西北复州城镇)。清初废。

  • 古林沱

    亦作故陵沱。在今四川云阳县东高坪乡(故陵场)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名胜记》卷23云阳县:“按故陵者,即古陵陀也。郦道元以为旧郡治,今名旧县坝矣。”清李元《蜀水经》卷6:“南岸数小峰如陵,古林即故陵之讹也。”

  • 锦水

    即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境之锦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麻阳县: 锦水在 “县 (治今锦和镇) 西三里。亦名锦江。自贵州铜仁发源,东流入境,经锦州故寨,又东经县南,至龙门山下,入辰溪县界合沅水”。

  • 罗定口镇

    又名江口。即今广东郁南县东南南江口镇东。清设江口汛。

  • 砖坪营

    在今陕西岚皋县北十里。本安康县地。清乾隆四十七年 (1782)设县丞驻此。始建城郭,俗名水围城。

  • 新柯沙里国

    公元1222—1292年印度尼西亚爪哇的王国。都城新柯沙里在今玛琅北部。在葛达那加拉统治时期,势力超过苏门答腊室利佛逝国,领土达到加里曼丹西北、马来半岛等地。1293年为麻喏巴歇国所取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