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潭山

龙潭山

①亦名尼什哈山。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北郊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:尼什哈山“一名龙潭山。曰尼什哈山者,国语谓小鱼也,山之东北有河出小鱼,山因以名”。海拔388.3米。上有高句丽古城遗址、龙潭、龙凤寺、牌坊等古迹。为吉林城著名游览胜地。今辟为龙潭山公园。

②即今吉林省吉林市东龙潭区龙潭街道办事处。吉舒铁路在此与吉海铁路相联。

③在今安徽宣州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宁国县:龙潭山“在县西北百里。下有龙潭, 山谷深邃,与文脊山相连亘,宣、旌错界处也”。

④在今广东从化市西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龙潭山“下有龙湫,绕出三、四里许,皆石涧清流,分流至县后,溉田数百顷”。


(1)山名。(1)在辽宁省瓦房店市东北。古称得利山,元末筑山城为得利嬴城,明洪武年间置辽东卫治此。清乾隆时在城内龙潭侧建龙潭寺后改称今名。山体由石英岩组成。最高峰海拔555米。山间多灌木。山麓有玉竹、人参等中药材。南麓为苹果园。“龙潭灵异”为复县(今瓦房店市)八景之一。(2)在吉林省吉林市区东郊、松花江东岸。山体由花岗岩构成,最高点海拔388米。山上有高句丽古军事城堡遗址,周长 2396 米,残存城墙最高处逾10米。林木茂密。今辟为公园。(2)区片名。在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南部。属龙潭山乡。泛指龙潭山一带。龙潭山古城遗址,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今辟为风景旅游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临淇镇

    在今河南林州市东南临淇镇。东魏曾置临淇县。民国初设县佐驻此。在河南省林州市南部、淇河北岸。面积185平方千米。人口8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淇,人口8390。东魏为临淇县治,因濒临淇水得名。后废县,仍名

  • 三屿寨

    北宋初置,属宁德县。即今福建宁德市东北三屿。元丰初废。

  • 敦厚镇

    1923年置,属建水县。即今云南元阳县治新街镇。在江西省吉安县中部、禾水南岸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面积87平方千米。人口6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敦厚,人口3万。明初建村,因处小溪旁,名圳头,后谐称敦厚。19

  • 中路中右旗

    即赛音诺颜部中右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巴彦洪古尔南。

  • 老窝镇

    即今河南郾城县东北四十六里老窝村。旧属西华县。民国《西华县续志》卷2:“老窝镇,在县城西南六十五里。一名五龙集。清季商务颇盛,与逍遥集并称。”在河南省郾城县东北部,沙河南岸。面积78.7平方千米。人口

  • 西流县

    西魏改汉兴县置,为马蹬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宣汉县东南坝镇。北周为周安郡治。隋大业初属通川郡。唐武德初属开州, 贞观元年(627)废。古县名。西魏以汉兴县改名,治今四川省宣汉县东北。属周安郡。隋属开州。唐

  • 红心桥

    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南红心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凤阳县:红心桥“在县南六十里,旁有马驿曰红心驿”。

  • 萨库里站

    亦作沙克哩。俗名二道河子站。清吉林将军境内北路驿站之一。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二十二里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 57: 萨库哩“在拉林多欢站东七十里,北二十二里至阿勒楚喀城”。

  • 交道亭市

    汉长安九市之一。《类编长安志》卷4载:交道亭市“在便桥东”。当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三桥镇一带。

  • 下历镇

    即今江西定南县驻地历市镇。明、清置巡司。1928年定南县迁治于此。古镇名。即今江西省定南县历市镇。明洪武初置巡检司,嘉靖中拨指挥镇守,筑城,移巡检司驻城中。后罢指挥。崇祯初移安远太平营兵防守。清顺治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