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东上閤门使

东上閤门使

官名。唐朝中期以后置,为诸司使之一,多以宦官充任。五代沿置,无职掌。宋初属横班诸司使,太祖乾德二年 (964) ,定其品秩视少监(四品)。常领本局之事,掌乘舆、朝会、游幸、大宴供奉之事,并赞引亲王、宰相、百官、蕃客朝见辞谢,纠弹失仪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定为正六品职事官,员三人,专领閤门之事。徽宗政和二年(1112),改名左武大夫,为武臣阶官,别置知閤门事领其职。辽太宗会同元年 (938) 亦置,掌东上閤门司礼仪之事。金朝切置二人,正五品,掌赞导殿庭礼仪,章宗明昌六年 (1195) 省一人,降为从五品。


官名。五代承唐閤门使之制,置东西上閤门使,宋沿置,为閤门司的主官,员额各三人,属横行正使。多以处外戚勋贵,为华要之职,待遇相当于文臣的侍从官。后渐无职掌,成为武臣迁转之阶,政和二年(公元1112年)改东上閤门为左武大夫,西上閤门为右武大夫。辽金仍以东西上閤门使为东西上閤门司的长官,辽属门下省,金制东西上閤门使各二人,秩正五品,属宣徽院。参见“閤门司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两制

    唐、宋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(或他官知制诰)合称。以翰林学士掌内制,中书舍人及他官知制诰掌外制,故称。唐宋两朝对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两官的合称。翰林为内制,掌起草内廷书诏;中书舍人为外制,掌起草中书制诰。他

  • 雄武军指挥使

    军官名。宋代侍卫步军司所属有雄武军,其长官为都指挥使,每一指挥置指挥使。见《宋史·兵志一》。

  • 讲学

    官立学校。北魏孝文帝时西兖州刺史高佑仿郡国太学,于所属县立之。

  • 彰愍宫都部署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掌彰愍宫契丹军民之政。置都部署、副部署、判官等职。

  • 南北司

    唐代称宰相为南司,因其在宫禁的南边;称宦官为北司,因其在宫禁的北边。南北司指宰相和宦官。

  • 大军库

    官库名。南宋各屯驻大军皆置,如鄂州大军库、江陵府大军库,掌储钱为备边之费。

  • 神农

    官名。春秋战国置。掌农事之官。《吕氏春秋·季夏》: “水潦盛昌,命神农将巡。”高诱注: “昔炎帝神农能殖嘉谷,神而化之,号为神农。后世因名其官为神农。”

  • 太子二率

    即“太子左卫率”和太子右卫率”的合称。

  • 行诏狱亭部

    代行诏狱亭部之职。诏狱亭部,掌审理冤枉、原轻系,休囚徒。亭:评审、处理。《后汉书·孝灵帝纪》:“使侍御史行诏狱亭部,理冤枉,原轻系,休囚徒。”

  • 理藩部领办处

    官署名。清末理藩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并满档房、汉档房、俸档房、督催所设。相当秘书处,为本部公务总汇之区。置领办二人,帮办二人,稽核文移二人,总看奏折四人等。清末理藩部内部机构。以原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