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垒令
官名。西汉置,属中尉。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中尉更名执金吾后改属之,职掌军中垒门,有丞、两尉。东汉省。
官名,西汉置,东汉省,为中尉属官,掌北军垒门。参看《中垒》条。
官名。西汉置,属中尉。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中尉更名执金吾后改属之,职掌军中垒门,有丞、两尉。东汉省。
官名,西汉置,东汉省,为中尉属官,掌北军垒门。参看《中垒》条。
官名。(1)东汉、三国魏、西晋、北魏、后唐均以洛阳为京县,置令及丞,掌本县政务。(2) 隋唐以洛阳为陪都,洛阳令丞治所在陪都城内,为赤县令丞之一,参见“赤县令”。
官名,汉代西域诸国多设此官,为高级武将,掌帅军作战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蒲类国》:“辅国侯、左右将、左右都尉各一人。”
官名,为大予乐令的副贰长官,助令掌伎乐(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)。参看“大予乐令”条。
官署名。隋朝太常寺置,有令一员、丞一员、卜师二十员、相师十员、男觋十六员、女巫八员、太卜博士二员、太卜助教二员、相博士一员、相助教一员。唐朝太常寺沿置,令一员、丞二员、卜正二员、博士二员,掌卜筮之法,
以观察使为长官之州。宋朝为六等州之第三等,低于节度州,观察使不赴任者,则以他官判、知,属官有观察判官、观察支使、观察推官等,又有观察副使专授左降官。辽朝观察州设观察使、观察副使、观察判官、州学教授、助
官名。隋于内侍省置掖庭局,设令、丞各二人。炀帝改内侍省为长秋监,掖庭局改为掖庭署,参用士人。唐复为掖庭局,属内侍省,掌宫人簿籍,设令二人,从七品下;丞三人,从八品下;宫教博士二人,从九品下;监作四人,
官名。南诏官,主工作,由清平官、酋望、大军将等兼充。
官署名。清末典礼院所属机构。宣统三年(1911)设。掌筵宴、祭品事项,稽核典礼应用酒醴、牲牢、庶羞等。置署长一人,佥事、录事等。
官名。东汉光武帝建武九年(后33)初置。官名,东汉建武九年初置,掌屯卫兵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三月辛亥,初置青巾左校尉官。”
官名。辽朝北大王院官员,在知北院大王事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