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谒者

中谒者

官名。西汉刘邦置,以灌婴任此职,随从征伐。南朝宋、十六国后赵及北魏亦置,皆用宦官充任。后赵申扁任此职时,掌机密,处理奏案,权倾内外。北魏时属中谒者仆射,随侍宫中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 职员令定为从五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载。参见“谒者”。


1、官名,西汉刘邦始置,以灌婴任此官,随军征伐,掌引见接待。

2、官名,西汉置,为大谒者之副,掌引见接待宾客等事。《汉书·魏相丙吉传》:“中谒者赵尧举春,李舜举夏,兒汤举秋,贡禹举冬,四人各职一时。”

3、官名,为中宫谒者的省称。王先谦说:“下文中宫谒者称中谒者(见《后汉书集解》)”。中谒者三人,宦者,俸四百石,掌报中章等事。《后汉书·孝安帝纪》:“二月戊戌,遣中谒者收葬京师客死无家属及棺椁朽败者,皆为设祭;其有家属,尤贫无以葬者,赐钱人五千。”又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帝愍融年衰,遣中常侍、中谒者即其卧内强进酒食。”

其后,南朝宋、十六国后赵、北魏也置。后赵申扁任此官时,掌机密、处理奏案,权势极大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刑史

    官名。春秋时晋国置。掌刑罚书记的官吏。《国语·晋语七》:“无乃不堪君训而陷于大戮,以烦刑史。”顾炎武《经义述闻》卷二一:“刑史谓刑官之史,掌刑书以赞治者。”刑官下属小吏,掌刑书。《国语·晋语七》:“君

  • 平准案

    官署名。宋哲宗元符三年 (1100) ,改太府寺市易案置,掌平抑市易物价。南宋户部右曹亦置,掌平抑全国物价。

  • 尚工局

    官署名。隋炀帝内官六尚局之一,分掌内宫供奉事务。下领司制,掌营造裁缝; 司宝,掌金玉珠玑钱货; 司彩,掌缯帛; 司织; 掌织染。置尚工二员为其长,四司各二员,每司又置典二员、掌二员,为其副贰。

  • 都提举万亿赋源库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设于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(1288)。掌丝绵、布帛诸物。属户部。官名,元朝置,正四品。掌丝绵布帛。见《元史·百官志一》。

  • 国三老

    官名。新莽末更始政权置。东汉亦置,汉碑有记载,为封国所置三老,职掌同三老。《后汉书·刘玄传》: “悉拜置诸将,以族父良为国三老。”参见“三老”。官名。汉代在郡国县乡置三老,在郡为郡三老,在王国为国三老

  • 麸面库

    见“外物料库”。官库名。宋置,见“外物料库”。

  • 帘子库首领太监

    官名。清朝工部制造库所属帘子库之主官。掌库事。顺治元年(1644)设一人。

  • 广西部

    官署名。① 明朝户部十二属部之一。洪武二十三年(1390)改原民部、度支部、金部、仓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,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。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主事二人,领广西布政司户口、钱粮等事。部下分设四科

  • 敦睦宫马群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掌敦睦宫马群饲养蕃息之事。

  • 赐衣

    官员升赏的方式之一。历代多有此制,如《明史记事本末》卷四二记明弘治元年(公元1488年)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,陛见,“赐大红织金衣一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