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任子

任子

因父兄功绩保任授予官职。汉朝凡吏二千石以上任职满三年者,得任其同产(兄弟)若子一人为郎。任子一般为郎官,或太子官属。哀帝下诏废除,旋复。东汉因之,公卿、校尉、尚书均能任子弟为郎或舍人。东汉桓、灵时,宦官权势炽盛,任子弟为官,布满州郡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,常形成割据局面,下级向上级多送子为人质,故任子即质子,或置任子馆以处之。唐朝有门荫之法,官僚子弟可以父荫直接得官,如一、二品官的儿子,始任即可做正七品官。宋朝有“补荫”制度,规定三公、宰相的儿子,可以做中央各寺的丞。明初,文官一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。后渐为限制,在京三品以上,满考著绩,方得请荫,谓之官生。出自特恩者,不限官品,谓之恩生。或即与职事,或送监读书。明、清国子监生又有荫监一类。清制,京官文职四品以上,武职二品以上,外官三品以上,都准送一子入监读书; 遇庆典给予的,称“恩荫”; 因先代殉职给予的,称“难荫”; 功臣子弟由皇帝特别恩准的,亦称“恩荫”。取得监生身历后,即具备了做官的资格。


汉朝官制,官秩二千石以上的官员,如郡太守,任职满三年的,可任其子一人为郎,不以德选。初仕为郎,或与郎同级别的太子庶子、舍人、洗马。规定这个制度的诏书,称“任子令”。称因父任为郎者为“任子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都司卫所的疆土管辖

    明代军事系统的都司(行都司)、卫、所,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也是一种地理区域,统辖不属于行政系统管辖的疆土。明代卫所的疆土管辖可分以下四个类型:一为沿边卫所,其辖境从东北到西北以至西南的边疆地区,约占明代

  • 兵马司

    官署名。金设在总管府、节镇之地。掌地方军事、维护治安。设都指挥使总管司事,秩正五品。下设副都指挥使、指挥使、军使等官及军典、营典、司吏、译人、公使等吏员。辖有军兵。元设于大都、上都,掌都城治安,秩正四

  • 侨郡

    政区名。见“侨州郡”。

  • 卫尉丞

    官名。秦汉魏晋南朝皆置一员,为卫尉副贰,协掌宫门禁卫。西汉秩千石,东汉秩比千石,魏、晋、宋七品,梁四班,陈八品。北魏增置少卿为卫尉之副,丞降为佐官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五品中,二十三年改从

  • 中央蚕业试验场

    实业部直属机构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依照民国二十年(公元1931年)五月二十六日公布的《中央蚕丝试验场章程》规定,场内分置养蚕、栽桑、茧丝、化验、推广、事务六课。设场长一人,综理全场事务;技术官八人,办理

  • 首都警察厅

    官署名。民国置,属内政部,受内政部指挥监督,处理首都警察事务。设厅长一人,总理厅务。下设总务、保安、司法三科,督察、训练二处。经内政部核准,得就境内划分若干区,每区设警察局及派出所。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

  • 县门下议曹

    县门下属曹。汉制,郡置议曹,属于散吏。县亦置门下议曹,《隶释》五《溧阳长潘乾校官碑》有议曹掾,《两汉金石记》一一《邰阳令曹全碑阴》有门下议掾。参见“郡议曹掾史”。

  • 额真

    满语。意为“主子”、“君”、“皇帝”。清入关前曾用作官名,如牛录额真、甲喇额真、固山额真等。后来使用渐严,自雍正(1723—1735)时将固山额真最后改为固山昂邦(其他以额真为官名者早已改作别称)后,

  • 正押衙

    官名。唐末、五代盐铁、户部、度支三司所置属官。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四年(933)以盐铁转运使额职极多,将正押衙设为尚书省省职,为转迁之序。其下有同押衙、衙前都虞候、衙前子弟,其它名目撤销。

  • 副镇抚

    官名。明初掌军事司法的职官。详见“都镇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