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佥事

佥事

官名。明朝及清初提刑按察使司之职官。朱元璋吴元年 (1367) 始设,为按察使司之正官,正五品。洪武十三年 (1380) 革,次年复设。分领提学、驿传、清军、分巡、兵备等道。各省因事而置,无定员。清初沿置,无定员,为巡道之兼衔。乾隆十八年(1753) 省,参见“佥事道”。又,清末东三省地方机构民政使司、交涉使司、度支使司中各置佥事,佐长官掌司事。


官名,总管文牍。元代诸卫、诸亲军、廉访司、左右都威卫使司、宣抚司、安抚司等,均置佥事。见《元史》百官二、百官五、百官七。明承元制,按察司、诸军都督府、宣慰司、宣抚司、安抚司等均置佥事。见《明史·职官四、职官五》。清废。参看《续文献通考·职官十》。宋金两朝写作“签事”,元明二代写作“佥事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塞曹史

    官名,汉魏皆置,为边郡塞曹副长官,佐塞曹掾掌边塞事。参看“塞曹掾史”条。

  • 大行台仓曹郎中

    官名。西魏置,大行台属官。掌仓廪事务。《北史·裴佗传》: “周文帝以 (裴诹之)为大行台仓曹郎中。”唐初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设仓部郎中,职掌同。参见“大行台”。

  • 弓箭衙

   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,主制造弓箭。

  • 卡伦侍卫

    官名。清朝侍卫处侍卫奉命于卡伦(蒙古地区之哨卡) 戍守任事者。定制,乌里雅苏台九人,科布多二人。凡派往者皆有赏。任事三年,任满准由该处将军、大臣酌保。清置。清代驻新疆的边防官有卡伦侍卫。“卡伦”意为“

  • 盐课司

    官署名。明清管理盐场、盐井之机构。掌理产盐事务。明朝于都转运盐使司所属之盐场置。设大使一人为主官,下设副使等官。凡一百五十九处:两淮三十处、两浙三十五处、河间长芦二十四处、山东十九处、福建七处、广东十

  • 左右备身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为侍卫武官,属领左右府,由左右备身正都督、副都督统领,负责宿卫侍从。从七品。宋朝时仅存其名而罕除授。隋、唐时称备身左右。参见“备身左右”。武官名。北齐置,属领左右府,秩从七品下,掌宿卫侍

  • 勋府右郎将

    官名。①唐朝左、右卫所领勋卫府次官之一,各置一员,正五品上。②唐朝太子左、右卫率府所领勋府次官之一,各置一员,正五品下,高宗永徽三年 (652) 改名右翊军郎,显庆元年(656)复名右郎将。

  • 小司门

    即“小司门上士”的省称。

  • 长安四市四长丞

    长安四市,各置长丞,掌管市政治安及度量衡,为左内史属官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:“左内史更名左冯翊,属官有……长安四市四长丞。”

  • 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

    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直属于省政府。民国二十八年(公元1939年)十二月十三日行政院公布《县各级干部人员训练大纲》,规定“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委员会为省训练之计划及考核机关,设委员十五人至十九人,省政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