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侍仪局

侍仪局

官署名。金世宗大定元年(1161) 改原擎执局而置,属宣徽院。掌奉朝仪,率捧案、擎执、奉辇等殿廷仪礼之事。设局使一人,后改为令,从六品。直长一人,正七品。五年改侍仪司。元朝属礼部,元世祖至元八年(1271)置,正四品。成宗大德十一年(1307)改正三品衙门。设侍仪使四人,引进使知侍仪事二人,掌朝觐之礼。明初沿置。初为从五品衙门,洪武四年(1371)改从七品。九年罢,改置殿廷仪礼司,后改置鸿胪寺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右御史中丞

    官名。明洪武十三年 (1380) 置,正二品,与左中丞实为御史台长。同年即罢。详见“左御史中丞”。

  • 内秘书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为内秘书长官,掌管禁中文事,并参议国政,权任很重。《魏书·李冲传》:“高祖初,以例迁秘书中散,典禁中文事,以修整敏惠,渐见宠待。迁内秘书令,南部给事中。”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改制

  • 集贤殿书院副知院事

    官名。唐朝中书省集贤殿书院置,以散骑常侍一人为学士者充任。

  • 音声博士

    唐玄宗时内教坊掌音乐的官。见“教坊”。

  • 公主邑司令

    官名。唐朝公主邑司长官,又称公主家令,置一员,初为正八品,睿宗太极元年 (712)升从七品下。掌公主财货、仓廪、田园,其制度皆隶宗正寺。

  • 巡工司

    海关海事部的主管。见“海事部”。

  • 多正

    周朝众执政大臣合称。 《作册䰧卤铭》: “公大史咸见服于辟王,辨于多正。”

  • 随军干办官

    幕职名。宋置,为招讨使所属,以备差遣,处理衙署内或军中各种事务。

  • 札拦额真

    即“甲喇额真”。

  • 五等县

    县的等级之一。见“一等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