候长
官名。汉朝边塞每百里置有候官,候官下分若干部,以候长主之,领亭燧若干,以此形成障候,障尉、候长、亭燧长构成的边防候望系统。候长西汉秩比二百石。王莽时改为百石,东汉又减为比百石。
官名,汉朝边郡置候官,候官中有候、候吏、候长、斥候、亭燧等。候官百里一置,候官下设若干部,部的长官称候长,下辖若干亭燧。掌侦察候望敌情。见居延、敦煌《汉简》。
官名。汉朝边塞每百里置有候官,候官下分若干部,以候长主之,领亭燧若干,以此形成障候,障尉、候长、亭燧长构成的边防候望系统。候长西汉秩比二百石。王莽时改为百石,东汉又减为比百石。
官名,汉朝边郡置候官,候官中有候、候吏、候长、斥候、亭燧等。候官百里一置,候官下设若干部,部的长官称候长,下辖若干亭燧。掌侦察候望敌情。见居延、敦煌《汉简》。
即“署亲军校”。武官名。清置,属侍卫处。其员额设置同“亲军校”, 参见该条。
官员褒奖的方式之一。清高宗时建立紫光阁,图形功臣,以表扬其名声。兆惠即以平定大小金川功,图形于紫光阁。
官名。据《明会典》记载,明代于济宁卫设管河指挥一人,掌河堤防卫之事。
枢密直学士简称。
海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, 其军阶为中将, 总掌海军造械事务。
官署名。清朝兵部武库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额设经承一人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 属儒学类科目。开元二年(公元714年)诏举,崔侃等二人及第。
太医阶官名。金朝二十五阶之第十三阶,秩从六品下。元朝十五阶之第七阶,秩从五品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太医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从六品下,称保全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官名。“大舟”即“太舟”。详见“太舟”条。
官署名。元朝置。秩正六品,隶上都留守司。职掌同大都警巡院。置达鲁花赤、警巡使各一员,副使二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