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曹清吏司郎中
官名。明永乐元年 (1403)置。见“兵曹清吏司”。
官名。明永乐元年 (1403)置。见“兵曹清吏司”。
考试制度。明朝士子进入府、州、县儒学的考试制度。以每年一考,故名。又称“岁考”。考试由提学官主持,合格者方准入学,即由童生而成为生员(俗称秀才)。清制: 由各省学政巡回所属州、县主持,凡府、州、县学之
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左通政使”。
太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。见“太皞”。
见“按察司”。
官署名。宋朝太常寺所属机构,掌收储有关礼器。设专知官、库子各一人。
官名。十六国前秦置。《资治通鉴·东晋孝武帝太元五年(380)》:“(苻坚以)南巴校尉姜宇为宁州刺史。”胡三省注:“苻秦于南中置南巴校尉。”
清朝兵部武选清吏司所属之办事机构。额设经承一人。
同“大政”。西周春秋时期称执掌国政的正卿大臣。《逸周书·尝麦》: “众臣咸兴,受大正书,乃降。大史䇲刑书九局以升, 授大正。”参见“大政”。
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属契丹、奚、汉、渤海四军都指挥使司,统领契丹军。
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武类科目。开元十二年(公元724年)诏举,裴敦复等二人及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