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唐朝司农寺司竹监次官,置一员,正八品下。
爵位。君主颁与臣民的一种封号等级。商周皆置。据《礼记、王制》: “王者之制禄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、凡五等; 诸侯之上大夫卿、下大夫、上士、中士、下士、凡五等。” 战国秦置二十等爵,秦及西汉沿之。西汉
诏狱名。西汉武帝时置,属中尉。寺互掌官府门禁。寺互有狱,以拘系犯人,以寺互令及丞主管之。王温舒为中尉,穷治奸滑,大都收系于都船与寺互两狱,见《汉书·王温舒传》。东汉废。
“巡按御史”之简称。官名。唐玄宗天宝五年,命礼部尚书席豫等,分道巡按天下风俗及黜陟官吏。巡按之名自此始。明代遣监察御史分赴各省巡察,考核吏治,称为巡按,或巡按御史。永乐后成为定制,一省为一道,分道出巡
官名。西域于阗等国置,员一人。见《汉书·西域传》。官名,西汉时西域于阗国置此官,为本城长官,负责本城政令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于阗国》:“辅国侯、左右将、左右骑君、东西城长、译长名一人。”
官名。东汉献帝初平(190—193)中,袁术以吴景为之,统兵击刘繇。孙策亦授徐琨,统兵出征。官名,东汉末年袁术和孙策皆置,掌领兵征战。袁术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,领兵击刘繇;孙策以徐琨为之,统兵征伐。
州学官名。南朝齐梁置,为文学从事的异称。见“文学从事”。
官名。明清置。详见“刑部侍郎”。
官名。渤海国十卫之一左熊卫长官,置一人。
官场用语。宋朝举人礼部试(即省试)合格,称过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