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内史

内史

官名。西周、春秋、战国为史官之一。西周内史类史官属官有作册内史、作命内史、尹氏、内史尹氏等,长官称内史尹或内史尹氏。掌出纳王命,收藏各地宗族谱系资料。参与祭祀,预测天象人事,备咨询顾问,以及受王派遣出使。战国时秦掌治京师之官也称内史。秦至西汉初沿置。汉景帝二年 (前155)分置左、右。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,右内史更名京兆尹,左内史更名左冯翊,与右扶风合称“三辅”。西汉诸侯王国亦置,掌民政,成帝绥和元年(前8)省,更令相治民,如郡太守。西晋武帝太康十年(289)又改诸王国相为内史,掌管民政。东晋、南北朝沿之。魏、晋、南朝宋为五品。陈万户以上郡为上品,不满万户郡为七品。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官品令(499)上郡为四品,中郡为五品,下郡为六品。十六国汉时万户置一内史,凡四十三。南朝宋后宫女官有后宫都掌内史、后宫殿中内史、后宫源典内史、后宫谷帛内史、后宫监临内史、中台侍御执法内史,中台侍御典内史、中台侍御节度内史、中台侍御应内史、紫极房内史、光兴房内史、皆为内职第六品。西魏、北周所置内史官署属春官府。初以内史中大夫为长官,宣帝大象元年(579)改置上大夫为内史长官。掌诏书撰写,与议刑罚爵赏及军国大事,并修撰国志及起居注。下设小内史下大夫、上士、中士、下士,辖御史、外史、著作、校书等官属。隋炀帝于诸郡置通守,位次太守,其在京兆、河南府则谓之内史,后罢。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至中宗神龙元年(705)改中书省为凤阁,长官中书令改称内史。宋朝为女官,即宫内史。宋徽宗政和三年(1113)置,员一人,隶尚书内省。清初入关时亦置,相当于日后的大学士。


官名。1、周设此官,掌王八柄之法以考政事,为执国法国令之贰。《周礼·春官·内史》:“内史掌王八枋(柄)之法,以诏王治:一曰爵,二曰禄,三曰废,四曰置,五曰杀,六曰生,七曰予,八曰夺。执国法及国令之贰,以考政事,以逆会计。掌叙事之法,受纳访,以诏王听治。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,则策命之。凡四方之事书,内史读之。王制禄,则赞为之,以方出之,赏赐亦如之。内史掌书王命,遂贰之。”

2、秦官。掌治京师,相当汉朝的京兆尹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内史》:“内史,周官,秦因之,掌治京师。景帝二年分置左右内史。右内史,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。属官有长安市、厨两令丞,又都水、铁官两长丞。左内史更名左冯翊,属官有廪牺令丞尉。又左都水、铁官、云垒、长安四市四长丞皆属焉。”

3、西汉初,诸侯王国内置内史,掌民政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诸侯王》:“有太傅辅王,内史治国民。”

4、秦汉间还有治粟内史,掌谷货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治粟内史》:“治粟内史,秦官,掌谷货,有两丞。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,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。”

5、宫内女官。南朝宋明帝泰始年间置内职百官,紫极房、光兴房皆置内史一人;又有都掌内史、殿中内史、源典内史、谷帛内史、监临内史等,皆为第六品,掌文书等事。见《宋书·后妃传》。

6、隋改中书省为内史省,中书令为内史令,其官还有监、侍郎、舍人等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·内史省》、《通典·职官三》。

7、袁世凯统治时期称其秘书为内史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夺爵

    免除官吏的爵位。秦汉制度,官吏犯法,可用爵抵罪,叫做夺爵。《汉书·景帝纪》:“(有爵者)夺爵为士伍,免之。无爵,罚金二斤,令没入所受。”注:“师古曰:谓夺其爵,令为士伍,又免其官职,即今律所谓除名也。

  • 王国典卫令

    官名。晋始置,掌护卫之事。南朝宋齐梁陈及北魏、北齐沿置。

  • 左鹰扬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即左武卫大将军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左武卫大将军。

  • 和会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末外务部和会司长官,光绪二十七年(1901)设。掌司事。正五品,奏补。

  • 安汉都护

    官名,东汉置。因羌扰三辅,汉献帝省扶风都尉,置安汉都护,令总统西方。见《后汉书·孝献帝纪》。

  • 渠帅

    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“车驾自大室西南巡诸部落,赐其渠帅缯帛各有差。”渠通巨,渠帅即大帅,也称渠率、渠长、渠魁,一般用于敌军主将或地方少数民族首领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用兴法,诛

  • 提举汴河堤岸司

    官署名。掌修治汴河堤岸事务。元丰八年(公元1085年)诏本司隶都水监。

  • 职方清吏司

    官署名。简称职方司。明清兵部四司之一。掌理各省之舆图、武职官之叙功、核过、赏罚、抚恤及军旅之检阅、考验等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职方部置。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主事二人。洪熙元年(1425)南

  • 行台省度支尚书

    官名。隋朝行台尚书省置,一员,视从三品,掌同度支尚书,兼掌都官、工部事。

  • 五军断事官

    明太祖初于大都督府中置断事官,从五品,掌理断军中刑狱。洪武十三年 (1380) 改置中、左、右、前、后五军都督府,乃以中军都督府断事官为五军断事官。十七年,改五军各设左、右断事二人,从九品,二十三年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