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度支
意思是专判度支。度支本是户部所属一司,唐代中期以后,往往特派大臣专判度支,也许是户部原来的官员,也许是户部以外的官员,名称或为度支使,或称知度支事,或称勾当度支使,与判户部及盐铁使合称三司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》。
官名。度支本是户部所属四司之一,唐代中期以后,因军事繁兴,筹措军费的需要,常特派大臣专判度支,所派者可能本是户部的官,也可能是户部以外的官。后来都独立于户部之外,或称度支使或称知度支事,或称勾当度支使。判度支与判户部及盐铁转运使其官署合称三司。参见“三司”。
意思是专判度支。度支本是户部所属一司,唐代中期以后,往往特派大臣专判度支,也许是户部原来的官员,也许是户部以外的官员,名称或为度支使,或称知度支事,或称勾当度支使,与判户部及盐铁使合称三司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》。
官名。度支本是户部所属四司之一,唐代中期以后,因军事繁兴,筹措军费的需要,常特派大臣专判度支,所派者可能本是户部的官,也可能是户部以外的官。后来都独立于户部之外,或称度支使或称知度支事,或称勾当度支使。判度支与判户部及盐铁转运使其官署合称三司。参见“三司”。
武官名。《隋书·百官志上》记梁大同四年(公元538年)魏彭城王尔朱仲远来降,命为定洛大将军,仍使其北讨,故以“定洛”为名。
文散官名。金置,秩从四品下。
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凡内外官因升迁、调转、降革、病故、守制、休致或告假等因而离开原任官缺,以待另选他人充补之称谓。
见“大兵农司”。
即“小职方大夫”。
指三品以上的武官。唐朝三品以上的武官三日一朝,一月九朝,故号九参官。唐制,武官三品以上,六日一朝参,号称九参官。意谓每月九次朝见皇帝。
官署名。清朝后期,在有战事的省设善后局。负责处理特殊的事务,督、抚可以不按常规支款办事。
官署名,汉置,也写作“鉤盾”、“钩楯”,属少府,掌近池苑囿游观之处。其长官称令,有丞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·少府》,参看“钩盾令”条。
官名。南宋太医局置,以京官充任,从八品,为太医局次官,位在判太医局下。
见“云麾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