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南京府知事

南京府知事

官名。南京在清代是两江总督驻地,置江宁府,民国初废府存县,因南京是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,居于首都的地位,仍存府制,但改称江宁府为南京府。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三月公布《南京府官制》二十一条,规定南京府的辖区只限于原来的江宁和上元两县(临时政府迁北京后合并为江宁县),设府知事一人,荐任,直属内务总长。其职掌为掌办行政,统辖属员,并得依职权或特别委任在区内发布命令,制定府署办事细则。府署内设秘书厅及民治、劝业、主计、庶务四科。秘书厅设秘书长一人,秘书二人,掌管机要,典守印信,编制统计,办理文书、人事行政等。民治科掌监督下级地方官、地方团体、公共团体的行政及办理选举、教育、学艺、公益慈善、宗教、寺庙、户籍等事宜。劝业科掌理农工商业、渔猎、水产、度量衡、山林、土地等事宜。主计科掌监督下级地方官、地方团体、公共团体的财政并管理府署库储会计、府署财政会计及赋税的征收事宜。庶务科掌办土木行政、公用征收、地理、兵事、卫生、保存古迹及其他不属各科的事宜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津署典作

    官名。隋置,见“诸津署”。

  • 将作少府

    官名,简称少府。秦置。有两丞,左、右中候。掌治宫室,兼及陵墓、京师建筑。入汉沿置。景帝中元六年(前144)更名将作大匠。官名,秦和汉初名将作少府。汉景帝中六年改称将作大匠,掌治宫室,有两丞和左右中候。

  • 典服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有司服中士二人,掌王的吉凶衣服,辨别各号物色与它的用处。北齐仿其制置典服中士,正二命;典服下士,正一命。属春官府礼部下大夫。

  • 三官

    ①大乐正、大司寇、司市合称。见《礼记·王制》。②大司徒、大司马、大司空合称。③司马、司徒、司空合称。见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。④指齐国军队中执掌鼓、金、旗以发布号令的三种官。见《管子·兵法》。⑤管理农、商

  • 行在都察院

    官署名。明洪熙元年(1425)于都察院前加“行在”字,称行在都察院,而以在南京者称都察院。正统中,去“行在”字,仍以在南京者称南京都察院,遂为定制。

  • 述职

    ① 周朝诸侯朝见天子,陈述职守。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: “小有述职,大有巡功。”杜预注: “诸侯适天子曰述职。”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。述职者,述所职也。”②上任。《魏书·崔楷传》:

  • 知临安府

    见“临安府”。

  • 十二州

    三国魏行政区划。曹丕代汉以后,就其实际统治区域置为十二州,其名称为:司隶(治所在河南,今河南省洛阳市),豫(治所在谯,今安徽省亳县),冀(治所在邺,今河北省临漳县),兖(治所在鄄,今山东省鄄城北旧城)

  • 洗马

    官名。① 汉朝诸侯王国属官,东汉省。② 太子属官。秦置,汉因之。掌宾赞受事,太子出行则为前导。西汉属太子太傅、少傅,秩比六百石,员十六人。东汉属太子少傅。三国魏因之,七品。蜀亦置。晋朝置八员,七品,为

  • 司九陂

    官名。 西周置。掌水利工程。《微䜌鼎铭》:“令微䜌司九陂。 ”官名。西周设置,《微鼎》记周王“令微��九陂”(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