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南北军

南北军

军队名,西汉时驻守京师的禁卫军分南军和北军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京师有南北军之屯。”西汉未央宫、长乐宫都在长安城南,因此,护卫这两宫的禁卫军称南军,由卫尉统领。北军属中尉,掌巡逻京师,禁防盗贼。《汉书·高后纪》:“(周)勃遂将北军,然尚有南军……(吕)产不知(吕)禄已去北军,入未央宫欲为乱……(朱虚侯)章从勃请卒千人,入未央宫掖门。”


汉代屯卫京城的禁卫军。南军以卫尉统率,掌管宫城门内的兵,以守卫皇宫,即未央宫。长乐、建章、甘泉等宫亦有卫士守卫,其长官分别称长乐卫尉、建章卫尉、甘泉卫尉,亦属于南军。北军以中尉统率,掌管京城门内的兵,以守卫京城。所以汉代国家如有非常变故,则能否掌握南北军,往往成为胜败的关键。陈平、周勃欲诛诸吕,在定计夺得北军兵权之后,还须争取南军以为内应,方获成功。所以汉初设立南北军的原意在于使它们互相制约,以防变乱。文帝即位的当日任命宋昌为卫将军兼统南北军。这是为了自身安全一时权宜之计,故第二年即罢卫将军,仍以南北军分属卫尉与中尉。东汉时南军仍归卫尉统率,其上统属于太尉,北军以中候监之,其上统属于大将军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虎步军都指挥使

    官名。金代设此官,掌宿卫。《金史·兵志·禁军之制》:“于侍卫亲军四猛安内,选三十以下千六百人,骑兵曰龙翔,步兵曰虎步,以备宿卫。五年,罢亲军司,以所掌付大兴府,置左右骁骑,所谓从驾军也,置都副指挥使隶

  • 太子右卫坊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属太子詹事府。长官为率,属官有司马等。与左卫坊并掌东宫禁卫,各领骑官备身、内直备身、备身,直阁、直前、直后,太子旅骑、屯卫、典军校尉,骑尉等侍卫武职。

  • 福元营缮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正五品,隶隆禧总管府。文宗天历元年(1328),以南镇国寺怯怜口事产提举司改为崇恩福元提点所,三年,改为福元营缮司。置达鲁花赤、司令、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

  • 函人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掌铠甲制作的工官。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: “函人为甲”。

  • 奉宸府

    唐武则天所设的近侍机构,见“控鹤府”。

  • 南宫

    ① 尚书台(省)别称。《后汉书·郑弘传》:“建初(76—84)初,为尚书令”,“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,皆著之南宫,以为故事”。《全唐诗》卷三八五张籍《新除水曹郎答白舍人见贺》: “年过五十到南宫,章句

  • 牙内指挥使

    武官名。唐时节度使保护牙城者为自募的亲兵,号为牙兵,亦作“衙兵”,为最亲近的卫兵。五代十国时,其君主往往由节度使而割据自立,即位后,其牙兵就成为侍卫亲军。自唐代开始,牙兵即由衙内指挥使统领,此职多以节

  • 中旨

    官府文书名。凡颁降御笔或圣旨,直接交付有关官府执行,称“中旨”。

  • 军咨祭酒

    州分职吏名。西晋末江州设置,见《晋书·华轶传》,掌参议军事。

  • 侍御中散

    官名。北魏中期由中散官分化出来,属侍御曹。地位较中散略高,也更亲近皇帝。多选用功臣子弟,尤其是鲜卑等胡人功臣子弟,可作为起家官。任职于其他机构,则冠以机构名,如殿内侍御中散、内秘书侍御中散等。孝文帝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