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参谋本部

参谋本部

官署名。民国设置,起初直属大总统,后属国民政府,掌管国防和用兵等事,并统辖全国各军参谋人员、海陆空军大学、测量总局、驻外武官等。长官称总长、次长。参谋本部下设各厅,分掌职务。


官署名。南京临时政府始置参谋部作为军令机关,设总长一人,次长一人,部内分设总务局、第一至第四局、陆地测量局, 各局均设局长一人。北洋政府改称参谋本部,为总统直辖机关。依照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十月三十日公布的《参谋本部官制》,其职权是掌管全国国防用兵事宜;统辖全国参谋将校,并监督其教育;管辖陆军大学、海军大学、陆军测量;监督各国驻扎武官,掌办军事交通等。设参谋总长、次长各一人,部内设置第一至第七局( 1915年改为第一至第六局及测量局)、各局设局长一人,下设高级副官、科长、局副官、科员等。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张作霖执政时,改参谋本部为参谋署,隶属于军事部,内部组织仍旧。国民党政府于民国十七年(公元1928年)十一月设立参谋本部,直隶于国民政府,掌国防用兵事宜,并统辖全国参谋人员,陆海空军大学校,测量总局及驻外武官,以总长、次长为正副长官,部内分设各厅,分掌各务。民国二十六年(公元1937年)抗战开始,参谋本部改隶军事委员会。抗战胜利后于民国三十五年(公元1946年)撤销军事委员会成立国防部,设参谋本部为国防部的组成部分,以参谋总长、参谋次长为正副长官。参见“国防部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后两宫左右典禁

    官名。金正大元年(公元1224年)置,左典禁、右典禁秩均从五品。

  • 忠勇校尉

    官名。金代武散官正八品上称忠勇校尉,元代为正七品升授之阶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武散官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七·武散官》。武散官名。金始置,秩正八品上。元沿置,升秩为正七品。

  • 比部郎官

    比部郎中、员外郎通称。

  • 俸缎

    清朝外藩俸禄之一。亦称“俸帛”。清制,藩属之王公、下嫁之公主、格格及额驸,均有俸禄,按年颁给俸银、俸缎。王公中分七等,最高者亲王每年四十匹,最低者四匹。下嫁之公主、格格亦分七等,最高者固伦公主每年三十

  • 父老

    乡里小官,汉置,掌劝民为善防奸等。《汉书·循吏传·黄霸》:“置父老、师帅、伍长,班行之于民间,劝以为善防奸之意,及务耕桑,节用殖财,种树畜养,去食谷马。”

  • 详文

    文书名。明清下级官府向上级官府请示公务时使用的正式上行文。只能申报给直接上级,并要求上级有所批示,不得越级使用。

  • 车驾清吏司郎中

    官署名。简称车驾司郎中。明清兵部车驾清吏司之主官。掌司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驾部郎中设,一人。洪熙元年(1425)南京兵部车驾司亦设一人,皆正五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,汉郎中一人。以

  • 单于

    匈奴的国君称单于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(二十四年)冬十月,匈奴薁鞬日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,于是分为南北匈奴。”《汉书·匈奴传》说:“单于姓挛鞮氏……置左右贤王,左右谷蠡,左右大将,左右大都尉,左右大

  • 士曹从事

    官名。隋朝雍州牧属官,视从八品,文帝开皇十二年 (592) 改为士曹参军。州分职吏名。隋初置,见“士曹参军事”。

  • 副整事

    官名。吐蕃官,曰喻寒觅零逋,与整事大相、小整事任国事,总号曰尚论掣逋突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