右佥都御史
官名。明朝都察院置,正四品。详见“左佥都御史”。
官名。明朝都察院置,正四品。详见“左佥都御史”。
官名。渤海国官,殿中寺次官。
官署名。明朝永乐元年(1403)始置。设尚书二人,侍郎四人,并置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曹清吏司,各设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及照磨、检校、司狱等。品秩同于六部,职掌略同于布政司。十八年迁都北京,遂罢。
内命妇名。唐置,为太子妾。员额六人,秩正五品,在良娣下承徽上。
官署名。辽朝北面官,掌医治畜兽等事。置使、副使等职。
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侍卫处主事”。
汉朝从学于博士官者。汉武帝元朔五年(前124)采纳公孙弘建议,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,免除其本人徭役。由太常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,补博士弟子。每岁课试,能通一艺以上,补文学掌故缺,其高第者可以为郎中
官名。南宋孝宗淳熙三年(1176)置,为太史局伎术官阶官。
官署名。隋朝尚书省六曹之一,唐朝为尚书省兵部。
官场用语。臣僚向皇帝所上长篇奏章,称为万言书。
官名。始见于战国,为工官之长,掌监督百工。《吕氏春秋·季春》:“监工日号,无恃于时。”高诱注:“监工,工官之长。”明朝内官置,为宦官二十四衙门及内府各库中次等宦官。品秩在六品以下,无定员。协助掌印太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