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功

司功

①官名。春秋晋国置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孔颖达疏引《世本》:“伯生司徒公,公生曲沃正少襄,襄生司功大伯,伯生候季子。”王谟辑《世本》:“司功氏,晋大夫司功景子士焉佗,因官氏焉。②官署名。隋文帝开皇三年(583)改功曹置,置于诸卫、诸率、诸王府,掌簿书、考课。设参军为长官。京兆郡,大兴、长安县,诸州、郡、县亦置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,改其长官参军为书佐。唐高祖武德(618—626)初,诸王府复改为功曹,长官为参军事; 三都亦改为功曹,长官则名司功参军事; 诸州、县仍为司功,在州长官为参军事,在县有佐官。③司功参军事的省称。


官名。唐置,在县叫司功,在州叫司功参军,在府叫功曹参军。掌官园、祭祀、礼乐、学校、选举、表疏、医巫,考课、丧葬之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海关道

    见“海关监督”。专职道员名。清代通商各关,多设关道管理,津海关归直隶津海道管理,山海关归奉天奉锦山海道管理,东海关归山东登莱青道管理,均隶属于北洋通商大臣。镇江关归江苏常镇通海道管理,江海关归江苏苏松

  • 厄真

    即“额真”。

  • 雍畤尉

    官名,也写作“廱畤尉”,秦汉皆置,掌本畤的守卫和治安,为本畤驻军长官。畤是古代帝王祭天地和五帝的地方。秦先后在雍地作五畤,每畤设一尉守卫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奉常》:“(属官有)雍太宰、太祝、太祝令

  • 尚宝监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洪武十七年(1384)置,设令一人,正七品,丞一人,从七品。二十八年改置太监一人,正四品,左、右少监各一人,从四品,左、右监丞各一人,正五品,典簿一人,正六品,长随、奉

  • 上军大将军

    官名。三国魏文帝黄初三年(222)置,为将军名号,二品,不常设。晋沿置,官品同,开府者皆位从公。将军名号,三国魏置,不常设,二品。晋沿置,开府者位从公。见《二十六史大辞典·两晋南朝职官(品秩)简表》。

  • 司玄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为春官府典命下大夫属官。北周沿置,后改典命为大司礼,遂隶大司礼,武帝保定四年(564),改大司礼为礼部,又为礼部下大夫属官。正一命。佐司玄中士掌国内道士、道观事务。武帝

  • 中都官

    汉朝京师诸官府统称。亦指京师诸官府官员。1、泛指在京城(中都)的诸官府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令中都官、三辅、郡、国出系囚,罪非犯殊死一切勿案,见徒免为庶人。”又《孝安帝纪》:“诏郡国中都官系囚减死

  • 不入八分辅国公

    爵名。清朝宗室封爵之第十等,位不入八分镇国公下、镇国将军上。关于八分,参见“不入八分镇国公”。封爵名。清置,见“八分。”

  • 公府尉曹

    公府诸曹之一。东汉始置,属太尉府。东汉太尉府有掾属二十四人,尉曹主卒徒转运之事。

  • 南郊五使

    即“大礼五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