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司士参军事

司士参军事

官名。唐高祖武德(618—626)初改司士书佐置,掌津梁、舟车、舍宅、百工众艺之事,三都、六府各置二员,为士曹长官,正七品下; 上州各置一员,从七品下; 中州各一员,从八品下。宋朝无职掌,用为特恩授士人,亦为责降散官,或为纳粟授官名目。


官名。隋初雍州置士曹从事,上上以下州置士曹行参军。开皇三年(公元583年)罢郡,以州统县,州置司士参军事。大业三年(公元607年)改州为郡,改司士参军事为司士书佐。唐武德初复改郡为州,改司士书佐为司士参军事,设于上州,掌津梁、舟车、官舍与百工之事。其下有司士佐、司士史以佐助司士参军事办事。中、下州不设司士参军士,由司法参军事兼其职。宋承唐制,诸州置司士参军,为散官,无具体职掌。皇帝有时以特恩授士人,或以贬斥官员充任,或作纳粟授官的名目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坛庙案

    官署名。宋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置,属太常寺,掌室坛、庙宇、陵寝之事。

  • 大都兵马司

    即“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”。

  • 织锦匠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天朝典官,掌织刻丝粧缎。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指挥。

  • 大朝官

    官名统称。北宋前期为太常丞、秘书丞、殿中丞、著作郎等以上文臣寄禄官统称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为奉议郎以上官统称。

  • 大理院民科第二庭

    审判机构名。清末置,由大理院民科主管,掌理不服各省高等审判厅判决的上诉案件。

  • 谏议

    官名。① 渤海国官,隶宣诏省,居左常侍下。② 高昌国官,门下散职。③ “谏议大夫”省称。

  • 京兆贼捕掾

    官名。汉代置,属京兆尹。《汉书·张敞传》记张敞“使贼捕掾絮舜,有所案验。”颜师古注:“贼捕掾,主捕贼者也。絮,姓也。”

  • 飙出将军

    见“十飙将军”。

  • 庆丰闸官

    官名。清朝管理北运河庆丰闸之官员,未人流。隶于坐粮厅。掌闸门之启闭,水大则泄,水小则蓄。兼司东直门角楼回龙闸。并管束运米脚夫,勿任抛散。

  • 总统府铨叙局

    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的内部机构。以局长一人为主官,掌官员的铨叙事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