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相

国相

①春秋战国辅政大臣之称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困兽犹斗,况国相乎? ”②汉、晋以降诸王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国行政长官。参见“”。③西夏官名,位居中书令之上,总揽国家军政大计,多由外戚把持。④女真官名,为管理行政事务的要职。金朝建国后省。⑤太平天国东王以下各王男系后辈的称谓,对外也称国宗。督军或出任地方官者,加提督军务衔。


官名,东周时就有此官,掌辅佐国君处理政务。后代称宰相、丞相等。皇帝的佐官有国相,诸侯国的佐官也设国相,汉代诸侯王的封国也设国相。后来,佐汉天子的称国相,佐诸侯王的只称相,掌辅佐督察,王若犯法,相受牵连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过郑,郑文公弗礼。郑叔瞻谏其君曰:晋公子贤,而其从者皆国相。”《后汉书·光武十王列传》:“错为太子时,爱康鼓吹妓女宋闰,使医张尊招之不得,错怒,自以剑刺杀尊,国相举奏,有诏勿案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丞尉

    战国秦国县丞和县尉的合称。官名合称,即丞和尉。丞指郡丞和县丞,为郡、县的副长官,助郡守、县令掌理政务;尉指郡尉和县尉,其位次于丞,掌兵事及治安。贾谊《新书·宗首》:“彼自丞尉以上,遍置其私人。”

  • 陆军部承政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。宣统二年 (1910) 改承政厅设。掌本部文牍收发、经费出入、各官功过并全部庶务,凡不隶他司及应会同各司办理事项皆归管理。辖秘书、典章、庶务、收支四科。设司长一人,掌司事,

  • 通善君

    官名。西域车师前国等置,员一人,佩汉朝印绶,见《汉书·西域传》。官名,西汉时西域车师前国置,为低级官员,位在都尉下。《汉书·西域传·车师前国》:“辅国侯、安国侯、左右将、都尉、归汉都尉、车师君、通善君

  • 左小宫伯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置,详见“小宫伯下大夫”。

  • 中都广备库使

    官名,金朝置,从七品,掌疋帛颜色、油漆诸物出纳之事。其佐官有副使一员,从八品。判官一员,正九品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三》。

  • 武士

    (1) 汉代卫尉所属的低级武官。其地位高于作为士兵的卫士,见《汉书·惠帝纪》。(2)唐天宝十一年(公元752年)改府兵士兵——卫士为武士。

  • 赤沙中郎将

    官名。西晋置。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:“(聪) 入为骁骑别部司马,累迁右部都尉,善于抚接,五部豪右无不归之,河间王颙表为赤沙中郎将。”

  • 马长

    官名,西汉时王国置,属太仓,掌马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菑川王时遣太仓马长冯信正方,臣意教以案法逆顺。论药法,定五味及和齐汤法。”

  • 枢密副都承旨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,枢密院承旨司置,通署诸房公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正六品,与都承旨通领枢密院事务及承旨司之事。西夏仁宗时亦置,为枢密院承旨司副长官。

  • 弘节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。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五班,拟克狄将军等号。大通三年(529)定制后,改拟明智将军等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