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坛庙官

坛庙官

清朝的坛庙官,包括天坛、地坛、日坛、月坛、太庙等官员。其中天坛尉、地坛尉各八人,五品一人,六品七人,太庙尉十人,四品二人,五品八人;社稷坛尉五人,五品一人,六品四人,属太常寺;堂子尉八人,七品二人,八品六人,属礼部;以上官员,都是满人,掌管钥,守卫直宿,朔望奉芗行礼。天坛、地坛、朝日坛、夕月坛、先农坛,各祠祭署奉祀,从七品,祀丞,从八品;帝王庙祠祭署无专员,以汉人赞礼郎、司乐内一人委充,属乐部;以上官员俱汉人,掌典守神库,以时巡视、督役汜扫,葺治墙宇,种植林木,敬供其事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坛庙官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印务札蓝

    官名。清至民国时期蒙古各旗置,每旗一人,辅助印务梅伦处理旗务,遇印务梅伦有事故时,由管旗参领或闲散札蓝代理之。

  • 国会议长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时期国会参众两院设议长、副议长各一人,由议员互选。第一届国会规定参议院议长、副议长任期二年;众议院议长、副议长任期三年。

  • 南行

    官场用语。宋朝官员被贬责到两广或江西瘴烟远恶和水土恶逆州县,称南行。

  • 美国股

    官署名。清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所属之机构。同治三年(1864)设。掌管对美利坚、德意志、秘鲁、意大利、瑞典、挪威、比利时、丹麦、葡萄牙等国交涉事务。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并入外务部。清代总理各国事务衙

  • 小刑部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,正一命。

  • 卑府

    清朝官场用语。为知府谒见督、抚、布、按时的自称。

  • 廷杖

    官员降罚方式之一。明代君主为提高皇权,对臣下施行廷杖以立威。一旦触君主之怒,虽大臣也不免受廷杖之责,为明代秕政之一。

  • 修撰官

    官名。唐玄宗开元(713—741)中集贤殿书院置,无常员,以他官兼,天宝(742—756)以后,史馆亦置,掌修史,以登朝官领史职者为之。

  • 大司马大将军

    官名,汉武帝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大将军,掌武事(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)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“孝宜霍皇后,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光女也。”到东汉,世祖以吴汉为大司马将军,主武事,掌征伐背叛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

  • 东平流泉务

    官署名。金朝设于东平府。掌解典诸物、流通货币。长官为使、副使,秩正八品、正九品。下设勾当官、攒典等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