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司徒卿

大司徒卿
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长官,亦省称大司徒,员一人,掌民户、土地、赋役、教育、仓廪、关市及山泽渔猎等方面的事务。正七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地官府”。


官名。北周依《周礼》之制设置,为地官府的长官。《周礼》大司徒的职任是掌理天下土地舆图与记载民人数目的户籍,辅佐王安定天下,根据天下土地舆图,详知九州的地域与面积,辨别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等不同名称的地方所产生的物品,知道天下各国与畿内大小都邑、三等采地的数目,建造畿界种有树木的壕沟土墙。筑立社稷的坛壝,各用其田野土质所适宜的树木作为田神所凭依的大树,就以那树木的名字称呼“社”与“”。按照不同地方民人的生活习惯,施行不同的教育。辨别五种土地所产生之物与九种不同土质,制订天下的地税,鼓励民人努力从事各种职业,执行王颁布的政令。每年年终,命令所属官员整理工作的资料,呈报政绩。北周大司徒卿员额一人,正七命,任此职者,见《周书·孝闵帝纪》: “元年(公元557年)春正月辛丑,以大司徒赵郡公李弼为太师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宣慰劳军使

    唐诸道临时特遣使。至德二载(公元757年)史思明、高秀岩各以所部来降,遣内侍李思敬与乌承恩前往宣慰。其后肃宗、代宗、德宗、宪宗诸朝均曾派遣宣慰劳军之使。

  • 板片库

    官署名。清朝礼部所属之办事机构。由本部堂官委任所属司员管理库事,无定员。掌贮藏书板,内有《钦定三礼义疏》、《大清会典》、《大清会典事例》、《大清通礼》、《礼部则例》、《科场条例》等书。宣统三年(191

  • 三司衣粮案

   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,为户部五案之一。掌勾校百官诸军诸司俸料、春冬衣、禄米、茶、盐、鞵、酱、傔粮等。

  • 号军

    明朝科举考试中负责看守考场的兵士。因诸生在考场内之席舍称为号房,故称看守者为号军。主要防止考生作弊。清朝亦设号军,但职同杂役。

  • 勋案

    北魏时记载将士军功勋劳的文书,参见“勋书”。

  • 日逐

    匈奴官号。《后汉书·南匈奴列传》:“其余日逐、且渠、当户诸官号,各以权力优劣、部众多少为高下次第焉。”匈奴王号名。《后汉书·窦融列传》:“温犊须、日逐、温吾、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,前后二十余万

  • 右卫都指挥使

    官名。元世祖中统三年(公元1262年)始置武卫, 至元元年 (公元1264年)改为侍卫亲军,分左右翼,八年(公元1271年)改设右、左、中三卫, 为京城侍卫军, 属枢密院。掌宿卫扈从,并兼屯田事务,国

  • 封疆

    “封疆大吏”之简称。明清总督、巡抚总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,人们把他们比作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,称作封疆、疆臣、疆吏、封疆大臣、封疆大吏等。

  • 太子右率

    官名。即“太子右卫率”。

  • 上军大将军

    官名。三国魏文帝黄初三年(222)置,为将军名号,二品,不常设。晋沿置,官品同,开府者皆位从公。将军名号,三国魏置,不常设,二品。晋沿置,开府者位从公。见《二十六史大辞典·两晋南朝职官(品秩)简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