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家

大家

① 周朝王公子弟及卿大夫封邑采地的别称。借指有地位的公卿大夫。《尚书·周书·梓材》:“以厥庶民,暨厥臣,达大家。”孔安国传:“言当用其众人之贤者与其小臣之良者,以通达卿大夫及都家之政于国。”孔颖达疏: “《周礼》有都家之官。郑(玄) 云,都谓王子弟所封及公卿所食邑,家谓大夫所食采地。(孔)《传》以大家言之,总包大臣,故言卿大夫及都家之政。卿大夫之政谓在朝所掌者,都家之政谓采邑所有。”②汉朝后官名号。原为对女子的尊称,东汉和帝以班昭博学多才,数召入宫,令皇后与诸贵人以师事之,尊称为大家。后顺帝虞美人生冲帝,但因大将军梁冀执政,未加封爵号,宫中称虞氏为大家,遂成为后宫名号。灵帝熹平四年(175) 拜其为宪陵贵人,始罢。③亲近侍从官及后妃对皇帝的称呼。


1、汉朝后宫名号。“大家”原为对女子的敬称,东汉和帝因班昭博学多才,召入宫中,让皇后及诸贵人以师事之,尊称她为“大家”。后来,顺帝的虞美人生冲帝和舞阳长公主,顺帝未封美人爵号,冲帝又早死,梁冀专权,忌恶它族,故只称“大家”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下》:“虞美人者,以良家子年十三选入掖庭,又生女舞阳长公主。自汉兴,母氏莫不尊宠。顺帝既未加美人爵号,而冲帝早夭,大将军梁冀秉政,忌恶佗族,故虞氏抑而不登,但称‘大家’而已。”

2、后妃及亲近侍臣对皇帝的称呼。蔡邕《独断》:“亲近侍臣称(皇帝)曰大家,百官小吏称曰天家。”《新唐书·李辅国传》:“辅国谓帝曰:大家第坐宫中,外事听老奴处决。”

3、借指公卿大夫。在周朝,“大家”是王公子弟及卿大夫封地的别称,也借指王公子弟及卿大夫。《尚书·周书·梓材》:“以厥庶民,暨厥臣、达大家。”孔传:“以大家言之,总包大臣,故言卿大夫……之政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国会众议院

    官署名。为北洋政府时期组成国会的两院之一。参见“第一届国会”。

  • 头等参赞

    官名。清朝头等出使大臣之属官。正三品。佐出使大臣办理交涉事务。参见“参赞”。

  • 中常侍中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为中侍中省副长官,掌出入门阁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中·中侍中省》。

  • 锦衣卫中所指挥使

    官名。明制于锦衣卫置中左右前后五所,各以指挥使为主官,各所又分领銮舆、擎盖、扇手、旌节、幡幢、班剑、斧钺、戈戟、弓矢、驯马十司,统领校尉,掌卤簿仪仗及直驾拿人直宿等事。

  • 北府宰相

    官名。辽朝北宰相府长官。掌北府事,为执政大臣。国舅五帐世预其选,圣宗以后,也间用汉人。官名。契丹遥辇氏八部分为北府与南府两个集团。北府以迭刺部为核心,包括品部、乌隗部、涅刺部、突吕不部,共五部。辽太祖

  • 缁衣

    周朝卿士上朝听政所穿黑色朝服。《诗经·郑风·缁衣》: “缁衣之宜兮。”毛亨传:“缁,黑色。卿士听朝之正服也。”

  • 宫台

    即尚书台。国其官署设于宫中,故名。《后汉书·黄香传》:“赐以督责之职,任之宫台烦事。”香曾任尚书令。即尚书。汉朝称尚书为中台、尚书台;因其官署设在宫中,因而也称宫台。《后汉书·黄香传》:“愿乞余恩,留

  • 司农分察

    金代以司农司官员分察州县官吏的制度。正大元年(公元1224年)置司农司,兼采访公事。自司农卿以下各官均须出外巡行,察官吏之臧否而升黜之。《金史·百官志一》记述此制的成效说:“使节所过,奸吏屏息,十年之

  • 民部中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民部司长官,员二人,掌管民户数额。下设民部吏上士以佐其职,领乡伯中大夫、左右遂伯中大夫、稍伯中大夫、县伯中大夫、畿伯中大夫等官属。周武帝建德二年 (5

  • 幕职官

    官名统称。唐朝中期以后,节度使属官节度副使、行军司马、判官、掌书记、参谋、随军,观察使属官观察判官、支使,经略使属官经略判官,以及节度、观察、防御、团练推官、巡官,皆为幕职官。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二年(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