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大礼五使

大礼五使

官名合称。五代、宋朝皇帝亲行祭祀、大礼时临时设置,事讫则罢。唐穆宗长庆(821—824)以后,设礼仪使,以太常卿为之,大礼使以御史中丞为之。哀宗时又设仪仗使。五代后梁以河南尹为大礼使,另置礼仪使、仪仗使、法物使。后唐始置五使,以宰相为大礼使,兵部尚书为礼仪使,御史中丞为仪仗使,兵部侍郎为卤簿使,开封尹为顿递使。后周沿置,唯以礼仪使归太常。宋初以宰相为大礼使,太常卿为礼仪使,御史中丞为仪仗使,兵部尚书为卤簿使,知开封府为桥道顿递使。其后,太常卿、御史中丞、兵部尚书或阙,则以翰林学士及其他尚书或丞、郎为之。


唐玄宗时南郊大礼时有礼仪使,五代时又有卤簿使,宋承唐五代之制,每当举行南郊等大礼时即置大礼、礼仪、卤簿、仪仗与桥道顿递五使,合称大礼五使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士上士、中士

    官名。见“司士中大夫”。

  • 左大当户

    匈奴官名,汉时匈奴设此官,位在诸王、左右大将、左右大都尉下,而在左右骨都侯之上。有自已的领地,有兵数千至一万。其民随水草的多少而转移。属官有千长、百长、什长等。参看《汉书·匈奴传》、《史记·匈奴传》。

  • 骑马厩

    养马场名,秦汉皆置,掌养骑马。置令、丞主之。东汉省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太仆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二·太仆》。

  • 正任防御使

    参见“正任”、“防御使”。

  • 中书郎

    官名。汉代置,属中书令。职掌及置废情况不详。三国吴沿置,仍隶中书令。负责草拟诏书,并常被派出执行重要使命,如孙休即位前,即由宗正与中书郎从会稽迎休至京城。还曾被派典校州郡文书,监察百官。品位虽不很高,

  • 归德执戟长上

    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十一年(795)置,从九品下,武散官,授归唐少数民族政权将领。武散官名。唐置,专授给少数民族首领,秩从九品下。

  • 年劳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吏人出职的一项规定。吏人任职至一定年限,称年劳。按年劳,可依次迁改或补官。参见“年劳补官法”。

  • 礼部旅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礼部中大夫属官,正一命。北周武帝保定四年 (564) 五月丁亥, 改礼部为司宗, 遂改名“司宗旅下士”。职掌参见“礼部上士”。

  • 太卜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仿《周礼》太卜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太卜司长官,掌以占卜决定事物的吉凶。下设小卜上士以佐其职,领龟占中士、筮占中士、梦占中士、视祲中士等官属。正四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 (5

  • 随征千总

    见“千总”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