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史局

太史局

官署名。隋朝秘书省置,初称曹,后改局,有令、丞各二员,司历二员、监候四员; 其历、天文、漏刻、视祲,各有博士及生员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名太史监,减丞一员,又置司辰师八员,增监候为十员。唐高祖武德四年 (621) 复名为太史局,七年废监候; 高宗龙朔二年 (662) 又改名秘阁局,改令为郎中,咸亨元年 (670) 复名太史局,长官称令; 武则天光宅元年 (684) 又改为浑天监,不隶麟台 (秘书省) ,后又置副监及丞、主簿,改司辰师为司辰; 长安二年 (702) 复为太史局,废副监及丞,隶麟台,改天文博士为灵台郎、历博士为保章正,置挈壶正; 中宗景龙二年 (708) 又改为太史监,不隶秘书省,复置丞; 睿宗景云元年 (710) 又改局,隶秘书省,二年又改浑仪监; 玄宗开元二年 (714) 又为太史监,改令为监,置少监,十四年复为局,以监为令而废少监,天宝元年 (742) 又为监,不隶秘书省; 肃宗乾元元年 (758) 改名司天台。北宋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复名太史局,隶秘书省,掌测天文,考定历法;其官有令、正,有春官、夏官、中官、秋官、冬官正,有丞、直长、灵台郎、保章正; 其判局及同判,则选五官正以上业优考深者充,保章正五年、直长至令十年一迁,唯灵台郎试中乃选; 其别局有天文院、测验浑仪刻漏所、钟鼓院、印历所; 南宋并同隶秘书省,长、贰、丞、郎轮季点检。


官署名。隋初秘书省领太史曹,置令、丞各二人,司历二人,监候四人;又有历、天文、漏刻、视祲诸博士及生员。炀帝时改太史曹为太史监,进太史令的秩为从五品,减丞为一人,置司辰师八人,增监候为十人。唐初沿置,武德四年(公元621年)改称太史局,属秘书省。掌测验天文,考定历法,每日向朝廷报告所测日月星辰、风云、气候、祥眚,每年制订历法,呈报皇帝后颁布。选择祭祀、冠婚及其他重大典礼日期。七年(公元624年)废监候。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改太史局为秘书阁局,令改称秘书阁局郎中。咸亨元年(公元670年)复旧。光宅元年(公元684年)改太史局为浑天监,不隶麟台(秘书省的改称),久视元年(公元700年)改称浑仪监,改令为监,置副监及丞、主簿,改司辰师为司辰。长安二年(公元702年)浑仪监复改为太史局,监仍改为令,废副监及丞,隶麟台如故。改天文博士为灵台郎,历博士为保章正。景龙二年(公元708年)改太史局为太史监,太史令之名不改,不隶秘书省,复置丞。景云元年(公元710年)又改为局,隶秘书省,踰月为监,年中复为局;次年改称浑仪监。开元二年(公元714年)复称太史监,改令为监,置少监。十四年(公元726年),太史监复为局,改监为令,废少监。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 太史局复为监,自此不隶秘书省。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改称司天台,五代与宋初又称司天监。元丰改制后复为太史局,属秘书省。设太史令,太史丞及春官正、夏官正、中官正、秋官正、冬官正,灵台郎,保章正等。北宋与太史局有关的机构有天文院、测验浑仪刻漏所、钟鼓院、印历所。南渡后,并同隶秘书省。参见“司天台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党正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一党行政的长官。掌党的政教禁令。《周礼·地官》:“党正,每党下大夫一人”,“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,及四时之孟月吉日,则属民而读邦法,以纠戒之。春秋祭禜,亦如之。国索

  • 部署

    见“都部署”。官名。五代时为招讨使的属官。后来有都部署,专任主帅之任。《资治通鉴》后唐同光二年:“诏以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招讨使,武宁节度使李绍荣为部署。”

  • 良造

    爵名。秦有大良造、少良造;大良造又称大上造,少良造又称少上造。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于是以鞅为大良造,将兵围魏安邑。”《索隐》:“即大上造也,秦之第十六爵名也。今云良造者,或后变其名耳。”参看《汉书·

  • 东绫锦院使

    官名。宋置东、西绫锦院使,属东班诸司使,通常无职掌,仅作为医官迁转之阶。政和二年(公元1112年)改称保和大夫。

  • 赏赉科

    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军衡司所属四科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 (1906) 设。掌陆军官佐、军士、军用文官、旗绿防营各员弁,陆军各学堂职员、学生之叙勋、奖赏、恤典、荫袭、世职、请封、加级、记录,以及土司承袭等事

  • 乙室已国舅大翁帐常衮

    官名。辽置,见“大国舅司”。

  • 卫尉院

    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年(1283)由太仆院改名,兼领武备监。掌马匹出纳、马具制作及武器缮治出纳。二十一年武备监独立为寺。二十四年罢,改置太仆寺。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年置,掌阿塔思马匹,受给造作鞍辔

  • 保宫丞

    官名。西汉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改居室丞置,为保宫令副贰,属少府。东汉省。官名,西汉置。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居室为保宫,置令、丞。丞为保宫副长官,佐令掌宫室管理及保宫狱。参看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少府》

  • 州宰

    州府长官之别称。州长官的别称。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宜简尝历州宰素有名者,虽进退舒迟,时有不逮,然端心向公,奉职周密。”

  • 都统军使司

    官署名。辽代“北面边防官”,有些路设都统军使司,为都统军使的办事机关,掌该军之政令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二·北面边防官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