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封人

封人

官名。殷朝已见。《小屯南地甲骨》第二九六四片有“封人”之称。西周至战国沿置。①掌都邑城廓营建及封城疆界的划分。《左传·宣公十一年》:“令尹苏艾猎城沂,使封人虑事,以授司徒。”《周礼·地官》司徒属官有封人,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,其职云: “凡封国,设其社稷之壝,封其四疆。造都邑之封域者亦如之。”郑玄注: “壝,谓坛及堳埒也; 畿上有封,若今时界矣。”②镇守边邑封疆的地方长官。春秋郑、宋、齐、鲁等国皆设。《左传·桓公十一年》: “郑庄公卒。初,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,庄公使为卿。”《文公十四年》: “宋高哀为萧封人,以为卿”。《韩兆子·外储说左下》: “管仲东傅,自鲁之齐,道而饥渴,过绮鸟封人而乞食,乌封人跪而食之。”③掌农田。战国韩置。《吕氏春秋·开春》:“封人”高诱注:“封人,田大夫,职在封疆,故谓之封人。”


官名。周朝设此官。初为掌守帝王社坛及京畿的疆界。见《周礼·地官·封人》。到春秋时,指掌封疆的官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颍考叔为颍谷封人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乐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太常寺置太乐署令及丞,掌诸乐及行礼节奏等事。隋唐沿置,宋称太乐局,金称大乐署,均属太常寺。元代大乐署属太常礼仪院。参见“太乐局”、“大乐署”。

  • 别火

    官名。掌管改火。汉武帝太初元年把秦朝的典客改名为大鸿胪,其属官有行人、译官、别火三令丞。别火为狱令官,掌管改火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钻燧改火。”朱注:“燧,取火之木也。改火,春取榆柳之火,夏取枣杏之火…

  • 骨鲠之臣

    耿直、敢于直言强谏的大臣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蒋济传》:“夫骨鲠之臣,人主之所仗也。”

  • 府判官

    官名。宋代于开封府设判官二人,分日轮流审判案件;左右军巡院亦设判官二人,分管京城争斗和案件审理。临安府设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、观察判官各一人。金大兴府置总管判官兼本路兵马都总管府事,员额一人,从五品,掌

  • 公车尉

    官名。“同军尉”。春秋时晋国置。负责管理军队中驾车的御官及训练士卒车乘。大夫爵。《大戴礼记·卫将军文子》:“(羊舌大夫) 其为公车尉也信。”参见“军尉”。

  • 交阯道

    官署名。明朝都察院十二道之一。永乐十八年 (1420) 置,宣德十年 (1435) 罢。原掌交阯(今越南国北部) 布政使司巡按考察诸事。

  • 上都应办所

    官署名。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年(1265),掌诸王驸马使客饮食。后隶上都留守司。仁宗延祐五年(1318),改为饩廪司。

  • 列侯

    爵名。战国时楚、秦等国皆置。秦称彻侯,为二十等爵最高一级。汉朝沿置,因避武帝讳,故曰通侯、列侯。为最高爵位,金印紫绶。秦及汉初多以军功封授。自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封平津侯始,丞相亦得封侯。诸侯王推恩分封子

  • 县试

    (1)明清时科举考试方式之一。为初级入学考试的第一阶段。在本县礼房报名,须填具三代履历、籍贯,并以同考五人互结,复请本县廪生五人作保,方准应考,由本县县官考试。如属于散州籍者,初试即由本州州官考试,属

  • 铸钱衙

   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,主铸太平天国钱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