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小守庙下大夫

小守庙下大夫
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 (556) 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守庙司次官,佐守庙中大夫掌宗庙的守卫和日常清扫,其下设小守庙上士、小守庙下士。武帝建德二年 (573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遂成为守庙司长官,称守庙下大夫。宣帝即位,六府诸司复置中大夫后,仍降为次官。正四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 罢。


官名。北周置,为春官府所属,守庙中大夫的副职,正四命,任此职者见《周书·皇甫璠传》: “孝闵帝践阼,转守庙下大夫。以选为东道大使,巡抚州防。”参见“守庙中大夫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监督推事

    官名。清末与北洋政府时期设置,为高等审判分厅推事之长,执行分厅长的职务。

  • 浙江司郎中

    官名。即“浙江清吏司郎中”。

  • 主事郎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六品上。官名。北魏置,从六品上,其职不详。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

  • 包衣骁骑副参领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三旗包衣骁骑营中掌治各旗营务之副长官。额定十五人,每旗各五人,从四品。职同“包衣骁骑参领”。

  • 佥通政院事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通政院的佐官,见“通政院”。

  • 掌闱

    官名。隋炀帝始置,为宫廷女官,二十四掌之一,属尚宫局,员二人,从九品。唐改正八品。为司闱、典闱之佐,协掌宫闱管钥之事。宋、金悉如唐制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后归其职于宦官。女官名。唐、金皆置,正

  • 民部吏上士、中士

    官名。见“民部中大夫”。

  • 忽鲁

    官名。金朝置,为统帅数部部民者,又译胡鲁。

  • 驾部承务郎

    官名。隋文帝置驾部员外郎,为侍郎的副职。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,废员外郎,增郎的员额为二人,后又减为一人,另置承务郎一人,掌同员外郎。唐武德初沿置,三年(公元620年)改为驾部员外郎,见该条。

  • 牌票

    文书名。清朝使用的下行文。凡提督、巡抚行文守备、千总即用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