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工部员外郎

工部员外郎

官名。①工部所属头司次官。隋文帝开皇六年 (586) 置。掌城池土木工程之事。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改名起部承务郎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 复旧名。置一人,从六品上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 改名司平员外郎,咸亨元年 (670) 复旧名。玄宗天宝十一载 (752),改冬官员外郎,肃宗至德二载(757) 复旧名。五代沿置。②工部佐贰官。宋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后置。元丰改制前曾置为六品寄禄官,改制后改正七品,始参掌制作、营缮、计置、采伐材物等事,皆按程式以授有司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(1129) 并兼虞部员外郎职。孝宗隆兴元年(1163)兼领屯田之事。辽南面官亦置,职掌不详。金朝置,一人,从六品。完颜亮天德三年 (1151) 增二人,宣宗贞祐五年 (1217) 兼覆实习官。元朝沿置。明初亦置,位尚书、侍郎、郎中下,协掌部务,一人,正六品。清朝入关前曾置工部理事官、副理事官等。入关后于顺治元年 (1644) 改原工部副理事官置,正四品。后改置为各清吏司及各库长官。③辽、明、清诸朝工部诸司员外郎的泛称。


官名。自唐以后,历代多设此官。与郎中共同掌管城池土木等工程;“凡制作、营缮、计置、采伐材物,按程式以授有司,则参掌之。”参看“工部尚书”、“工部郎中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画室署长

    官名。东汉置,名义上隶属少府,秩四百石,以宦者任之。官名,汉置,属少府,为画室署长官,俸四百石,掌管画室。参看“画室署”条。

  • 度支承务郎

    官名。隋文帝置度支员外郎,为侍郎的副职。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,废员外郎,增郎的员额为二人,后又减为一人,另置承务郎一人,掌同员外郎。唐武德初沿置,三年(公元620年)改为“度支员外郎”,见该条。

  • 库藏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末度支部库藏司主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三人,正五品,奏补。掌管本司事务。

  • 爵五等

    即五等爵: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。详“五等爵”条。

  • 辟举

    见“辟除”。官制用语。辟举是“辟召”和“察举”的合称。辟召即自行征聘;察举是长官对属下人才的考察,然后向君主推荐。《后汉书·荀淑传》:“其所辟举,皆取才略之士。”

  • 太子司经

    官名。金朝置,属宫师府。掌太子所用的经史图籍、笔砚等事。秩正八品。官名。金置,属詹事院,秩正八品,掌经史图籍笔砚等事。佐官有司经副,正九品。

  • 小侍伯下大夫

    官名。北周置,正四命,为掌禁兵之官,府属不详。任此职者,见《隋书·李穆传》:兄子崇,“建德初,迁小侍伯大夫。”

  • 长信太仆

    官名,西汉置,为帝母、帝祖母属官,主驭,掌车马,秩二千石。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大长秋》:“帝祖母称长信宫,故有长信少府……仆为太仆,皆二千石,在少府上。其崩则省,不常置。”《通典·职官·诸卿·内侍省》:

  • 乐胥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 )仿《周礼》大胥置,北周沿置。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,北周武帝保定四年(564),改大司乐为乐部,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。掌教授舞乐及纠正演奏、舞蹈者的错误,下设乐胥下士以

  • 三司铁案

    宋代三司内部机构,为盐铁七案之一,掌金、银、铜、铁、朱砂、白矾、绿矾、石炭、锡、鼓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