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工部郎官

工部郎官

工部郎中、员外郎通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额哲库哈番

    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主事”。

  • 蚕室

    帝王之后养蚕之处。在礼法上皇后有养蚕之仪,故置蚕室,或称蚕宫。皇后养蚕,列侯之妻侍奉蚕事。汉朝蚕室也是罪犯受刑之处,司马迁则在此受宫刑(见《报任安书》),故有宫刑之狱名,宫刑者畏风,须暖,作窨室蓄火如

  • 二等参谋官

    官名。清末新陆军军官。光绪三十年(1904)定新陆军营制,始置。每军二人 (不常置),每镇一人,正四品,协参领充,奏补。随同总参谋官或正参谋官分任计划诸务。

  • 委署掌盖

    见“副掌盖”。

  • 内厩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韩均传》:“均弟天生,为内厩令”。管理宫廷用马。

  • 进级

    官员奖励方式之一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二年(公元1913年)规定,进级和加俸均为县知事奖励的第三等。

  • 藻思清萃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 属文类科目。先天元年(公元712年)诏举,赵冬曦及第。

  • 卫生署

    官署名。民国置,原称部,属行政院;民国二十年改称署,属内政部;二十四年后改属行政院,掌理全国卫生事务,置署长一人,掌理署务。下设总务、医政、保健三科,分司职掌,并设海港检疫处及中医委员会。官署名。民国

  • 掌

    女官名。唐、金都设此官,正八品,掌锦彩丝帛等事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宫官》、《金史·百官三·宫人女官》。

  • 奉议郎

    官名。唐朝始置,为从六品上文散官。五代、宋初因之。太宗太平兴国(976—984)初改奉直郎。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复置,为正八品文臣寄禄官,取代旧寄禄官太常、秘书、殿中丞和著作郎。文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