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库部

库部

官署名。①魏晋南北朝尚书省诸曹之一。多设郎(郎中)为长官。掌军械制造、保管之政。或说魏、晋隶度支尚书。南朝隶都官尚书,兼领武库署。北魏前期设尚书、令、郎中、少卿、弩库曹下大夫等职,及内廷派驻的给事中、给事等,孝文帝太和(477—499)改制,改为郎曹,以郎中为长官,隶度支尚书。北齐沿置。隋、唐置为兵部四司之一,掌军器装备、卤簿仪仗制造、修缮、保管之政。隋初设侍郎、员外郎为长贰,炀帝改置郎、承务郎。唐朝置郎中、员外郎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库,咸亨元年(670)复旧;玄宗天宝十一载(752)又改,肃宗至德二载(757)再复。北宋前期无所掌,置判库部事一人,以无职事朝官充任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改制后,职掌与唐略同,置郎中、员外郎各一员,分案四。哲宗元祐(1086—1094)初,由职方司郎官兼领。南宋或以驾部、兵部郎官兼领。辽、金、元不置。明太祖洪武十三年(1380)复置为兵部四属部之一,设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各一员。二十九年改名“武库清吏司”。②麴氏高昌国八部之一,设长史、司马为正副长官。


官名,也是官署名。三国时曹魏尚书郎中有库部郎,晋有库部曹郎,均见《晋书·职官志·尚书郎》。南朝宋沿晋制,也置库部郎。见《宋书·百官上·尚书》。梁沿宋制,也设库部郎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上》。北齐置库部郎中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中》。隋置库部侍郎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》。唐设库部郎中、员外郎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兵部》。宋沿唐制,也设库部郎中、员外郎。见《宋史·职官三·兵部》。这些官员,名称不一,所掌也不完全一样,但都掌管兵器。参看《通典·职官五·兵部尚书》、《历代职官表·兵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虞部员外郎

    官名。唐宋工部设虞部,其长官称郎中,副长官称员外郎,掌山泽苑囿、场冶薪炭等事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工部》、《宋史·职官三·工部》,参看“虞部郎中”条。官名。为虞部郎中的副职,参见“虞部郎中”。

  • 庄宅副使

    官名。北宋置,属西班诸司使,通常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。真宗咸平元年 (998)定为同七品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改从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(1112) 重定武臣官名,改武节郎。

  • 扇手司

    官署名。清朝銮仪卫前所下设机构。顺治十一年(1654)置,掌扇炉、瓶盂、杌椅等。设掌印云麾使、掌司事治仪正各一人,共掌司事。

  • 太岳太和山镇守太监

    宦官职名。为司礼监外差,员额一人。太岳太和山即武当山,镇守太监辖均州等处,经管本山香火、道士,办进榔梅、鹰嘴笋、骞山茶等件。

  • 曲面部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设仓督。隶司农寺导官署。掌供宫廷用粮。

  • 侍祠侯

    爵名,东汉置,为列侯之一,无朝位,掌陪祭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五·列侯》:“中兴以来,唯以功德赐位特进者。次车骑将军;赐位朝侯,次五校尉;赐位侍祠侯,次大夫。”侍祠:侍从陪祭。参看《通典·职官·历代王侯封

  • 戊己司马

    官名,汉置,掌领兵马,属戊己校尉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城门校尉》:“戊己校尉,元帝初元元年置,有丞、司马各一人,候五人,秩比六百石。”

  • 濒史

    官名。西周置。又作“濒事”。为周王内宫近臣。与西周内史、内小臣地位类似。官名。西周设置,《濒事��》中有濒事(《三代》七·二六·一)。事即史,濒事就是濒史,“濒”意为“近”

  • 副掌盖

    官名。又称“委署掌盖”。清朝内务府武备院所属北鞍库之属官。额设三人,正八品。协掌伞房事。参见“掌盖”。

  • 翼殿六部尚书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置翼殿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尚书,属翼王府,每部六人,以数字编衔,自吏部一尚书至工部六尚书,共三十六人,其官阶为职同指挥。参见“六部尚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