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度支侍郎

度支侍郎

官名。① 两晋南北朝尚书度支郎之资深勤能者可转侍郎。隋初置为度支司长官,正六品上。初隶度支尚书,文帝开皇三年(583) 后隶民部尚书,从五品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名度支郎。参见“度支”、“度支郎”。② 即“户部侍郎”。唐高宗显庆元年(656) 改此名,龙朔二年(662) 改名司元少常伯。清朝光绪三十二年(1906)改户部左、右侍郎为度支部左、右侍郎,宣统三年(1911)改名度支部副大臣。参见“户部侍郎”、“度支部”。


官名。隋有度支尚书,其属下有度支侍郎。掌管税收、租赋、统计等事。《隋书·百官下·尚书省》:“度支尚书统度支、户部侍郎各二人,金部、仓部侍郎各一人。”参看“度支”、“度支尚书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主管亲贤宅玉牒所

    官名。南宋置为亲贤宅、玉牒所主管官,以入内内侍省押班充任。

  • 天下主

    即国君,天子、皇上。《后汉书·邓皇后纪》:“及元兴、延平之际,国无储副,仰观乾象,参之人誉,援立陛下为天下主。”

  • 同文正卿

    官名。即鸿胪卿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鸿胪卿。

  • 细作丞

    官名。南朝、北齐皆置。见“细作署”。

  • 太子内直备身都将

    参见“太子内直备身五职”。

  • 军市候

    官名。三国魏置。军队出征,屯驻一地时,则立军市,与民贸易,以给军需,置此以掌其事。官名,三国魏置,掌军市。军队出征、屯驻时则置军市,与民贸易,以供军需,军候掌其事。

  • 中军佐

    官名。春秋时晋国置。中军主师之副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 “(晋军) 及河,闻郑既及楚平,桓子欲还”,“以中军佐济”。

  • 傔人餐钱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官员正俸外的一项加给。自判三馆、秘书监、两制、两省官带修撰职者,五千; 直馆阁,校理,史馆检讨,校勘,三千; 直龙图阁,审刑院详议官,国子监书库官,五千; 京畿诸司库、务、仓、场监宫;

  • 大理院民科第一庭

    审判机构名。清末置,由大理院民科主管,掌民事诉讼及不服京师等高等审判厅判决的上诉案件。

  • 司宗上士、中士、旅下士

    见“司宗中大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