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语站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弘文馆

弘文馆

官署名。唐高祖武德九年(626)改原修文馆而置,隶门下省。掌详正图籍、教授生徒,参议朝廷制度沿革、礼仪轻重之事。武则天垂拱(685—688)后以宰相兼领馆务,号馆主。中宗神龙元年(705)避太子讳,改名昭文馆,玄宗开元七年(719)复旧。置学士,均五品以上,六品以下者为直学士,未登朝为直馆,无定员。太宗贞观(627—649)中置讲经博士,高宗仪凤(676—679)中置详正学士。中宗景龙二年(708)置大学士四人、学士八人、直学士十二人。睿宗景云(710—711)中减员,玄宗开元七年(719)增置校书郎、校理等官。穆宗长庆三年(823)罢详正学士、讲经博士。金朝置,改称弘文院,设知院、同知弘文院事、校理;掌校译经史。明太祖洪武三年(1370)曾置,设学士,旋罢。宣德(1426—1435)中复置,改名弘文阁,随即并入文渊阁。明末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后改原明朝翰林院而置,职掌依旧。


官署名。唐设此官,属门下省。掌详正图籍,教授生徒等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弘文馆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郎中

    王国郎中,属郎中令,俸二百石,没固定人数,掌宿卫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广西海北道肃政廉访司

    官署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(1291)由广西海北道提刑按察司改立。后改为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司。

  • 副尉

    ①汉朝西域副校尉简称。②散官名号。唐太宗贞观十一年(637)置武散官,自正六品至从九品为昭武、振威、致果、翊麾、宣节、御侮、仁勇、陪戎八校尉及八副尉,其上阶为校尉,下阶为副尉。后代沿此制。宋朝有进武、

  • 侍从

    1、泛指侍从皇帝皇后左右的官员。《汉书·外戚传·霍皇后传》:“皇后舆驾侍从甚盛,赏赐官署以万计。”2、宋朝称翰林学士、给事中、六尚书、侍郎为侍从;中书舍人、左右史以下为小侍从;外官带诸阁学士待制名号的

  • 便钱务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太祖开宝三年(970 )置于京师,掌商人以钱换券事务。商人在京师纳钱于左藏库后领券,凭券在外地各州领钱,以便其经商。

  • 转官

    宋代称京朝官递迁之法为转官,与选人递迁之法称循资相对应。

  • 御仗统军

    见“御仗五职”。

  • 右领军府

    官署名。隋朝置,与左领军府同掌十二军籍帐、差科、辞讼之事。不置将军,唯有长史、司马、掾属、录事及功、仓、户、骑、兵曹参军,法、铠曹行参军,又置明法,隶于法司,掌律令轻重; 又统开府府 (骠骑府)、仪同

  • 司法院

    官署名。民国十七年十月置,为国民政府五院之一,是全国最高司法机关。有管理司法审判,行政审判的职权。其组织分司法行政部、最高法院、行政法院及公务员惩戒委员会;设秘书、参事两处。长官称院长、副院长,由国民

  • 石头仓丞

    官名。东晋、南朝宋置,属太仓令。官名。见“东仓丞”。